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高鐵時代到來冰城展翅欲飛 壯麗圖景徐徐展現(組圖)
2012-11-30 11:34:5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柏凡露 秦 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30日訊 一座東北三省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客運站,一片即將成為現代大都市中心的發展熱土,一群以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為理念的哈西新區規劃建設者……歷史選擇了南崗區,一幅風雲際會、高歌猛進的壯麗圖景正在這裡徐徐展現。

哈爾濱西站投入使用

  哈西是城市的上風口,來自西南的暖濕氣流於此取道進入城區;哈西是冰城的南大門,京哈鐵路和102國道穿區而過;哈西還是傳統的教育高地,周邊簇擁著十幾所大學和科研院所。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作為老工業區和城鄉接合部的哈西一直備受關注。從上個世紀末起,這裡就是哈爾濱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首選區域之一。

  2009年,哈爾濱市提出“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新的發展戰略。哈西地區被納入“中興”的大戰略框架之中,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在南崗區委、區政府舉全區之力的支持下,在西客站概念和“中興”戰略的支橕下,哈西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由城市副中心“昇格”為城市新核心,肩負起打造“中興”建設先行區和示范區的重任。

  作為一個城市新的核心區,哈西地區在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到物流、客運交通、公共交通、商業、商務、人居、教育、醫療、園林環境等各個層面的需求。並按不同層面的規劃和建設同步推進,最終落實到哈西地區的城市建設,精確到每一塊步道板、每一盞照明燈、每一根數據線,從而實現了哈西地區的精細配套。

  鐵路沿線的髒亂差幾乎是國內所有城市的管理頑疾。為了讓鐵路高架橋成為展示冰城獨特韻味的街景,哈西地區獨闢蹊徑利用高鐵走行線高架橋下空間以及兩側防護綠地,打造靚麗的高鐵沿線景觀帶。根據哈西新區啟動的高鐵沿線橋下空間景觀設計規劃,區域內長4公裡、面積達127.46公頃的高鐵兩側將綿延點綴有休閑廣場、花田綠地、門戶形象雕塑、單車公園、滑冰場、輪滑場、球場、步行廊道等多種空間和功能。“這個設計將生態、文化有機融為一體,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會讓每一位高鐵乘客一進入哈爾濱就會有視覺上的震撼,感受到哈爾濱的時尚與活力。”哈爾濱西客站建設辦公室規劃處處長段毅說。

  按照“環保、低碳、文化、生態、智能”的總原則,哈西新區以西客站為牽動,以現代歐式風格為主基調,確立了現代交通樞紐、高端商務中心、商貿物流基地、優質教育園區、生態宜居新城五大城市功能。

  ——現代交通樞紐。圍繞對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兩大樞紐功能,有機銜接、合理組織西客站、長途客運站、地鐵站、公交換乘中心等立體交通資源,把哈西區域交通系統建設成為具有低污染、低能耗、智能化、高效率特點的,最具承載力和輻射力的城市交通服務體系核心。

  ——優質教育園區。陸續引進69聯中、松雷中學、繼紅校、花園校等優質基礎教育學校,打造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體系健全,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的現代教育園區。

  ——高端商務中心。依托毗鄰學府區的地緣優勢,立足於為哈南工業新城提供配套服務,重點吸引創意、設計、金融、高星賓館等現代服務業和與之相關的企業總部集聚發展。形成老城區側重商業、哈西新區側重商務的“功能互補”型發展格局。

  ——商貿物流基地。產業上,緊臨哈達果蔬海鮮批發市場、龍運、哈西服裝城等大型物流企業。交通上,毗鄰全省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京哈公路出城口和102國道。通過采取現代交通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建設更具規模和輻射力的現代化省域物流中心。

  ——生態宜居新城。充分依托“東西何家溝”、“三八水庫”水系資源,采取文化和生態相結合、“集中建綠”和“處處見綠”相結合的方式,以高於生態型城市的標准,使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建設毗鄰學府區、連接城市、輻射鄉村、韻味獨具的“文化生態之城”,成為哈爾濱的“人居天堂”。

  


  高起點高水准強管理強智能

  “哈西客站站前地區作為全省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地區和最具現代化標志特征的窗口形象區,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對其管理水平寄予厚望。市委、市政府把這一重任交給南崗,是對我們的莫大信任、鼓舞與鞭策。南崗區委、區政府把這一任務作為檢驗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來對待,提出要舉全區之力,堅決打贏哈西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管理的攻堅戰,以全省排頭、全國一流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向全市、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一直以來,南崗區區長李四川對哈西客站地區的管理極為重視。

哈西新區正成為韻味獨具的生態宜居之所

  據了解,按照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定要做到統一指揮,銜接有序,運轉正常,管理到位,服務及時,信息順暢”的要求,南崗區充分借鑒先行地區先進經驗,探索搭建了以“三個平臺”為核心的新型管理體制。

  ——“綜合化管理平臺”,就是整合“大城管”職能,成立哈西綜合交通樞紐地區的唯一管理主體“哈西客站站前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搭建“站前管理辦”內設機構、直屬單位(行政執法分局、信息指揮中心、運營服務中心)和公安、交警、交通、民政等派駐單位“三位一體、統籌運作”的管理架構,真正實現“一個主體”管站前。

  ——“智能化運行平臺”,就是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構建形成由“一個中心”(信息指揮中心)、“四大功能模塊”(智能交通和停車場管理、智能公交、智能城管、智能社會服務)、“兩大支持系統”(網格式覆蓋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基於事件管理的傳感器系統)組成的智能運行系統,用信息流重塑管理流、轉變管理方式、提昇樞紐管理效能,系統地把站前管理從“傳統型”引上“現代型”的新高度。

  ——“專業化作業平臺”,就是參照5A級景區標准制定《哈西樞紐地區環境作業和監理標准》,構建由站前管理機構(業主)、市場化環境作業單位(物業公司、保潔公司)和社會第三方監理單位“鏈條式互動”的環境作業新模式,以市場的效率機制和物業化的專業效果,有效地保障站前地區實現“最高標准、最低成本、最好效果”和“常態長效、潔淨如家”的環境目標。

  “站前管理總的思路就是探索推行‘綜合化管理、智能化運行和專業化作業’的‘三位一體’的新管理模式。具體說,就是重點建立“三個新機制”。”哈爾濱西客站站前地區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徐炳臣告訴記者。在治安管理上,推行“交警、刑警、治安警”三警合一、一警多能的治安工作新機制,以警種內部整合、帶動工作效率提高和管理能力提昇,通過“所見即所管”,最大限度地發揮警察隊伍在治安、交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確保哈西客站地區成為全國最安全的站前地區。在秩序管理上,根據區域重要性原則,推行“網格化監控、無盲點覆蓋、及時反應、快速處置”的管控新機制,持續優化配置各網格內管理力量(包括人、車、裝備),對亂擺亂放、亂貼亂畫、無證經營等擾亂環境秩序的現象,第一時間發現、3分鍾到現場、10分鍾內處理完畢,確保樞紐地區24小時秩序井然。在環境管理上,堅持物業化、專業化的方向,推行管理機構定標指導、市場公司規范作業、第三方監理評標跟進的環境管理新機制,推動環境管理從一般的基於發現和處理個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型管理方式”上昇到基於環境級別評定和保持的“常態型管理方式”,努力實現“最高標准、最低成本、最好效果”的目標,使哈西客站地區真正成為哈爾濱的“亮麗景觀”和“城市名片”。

  


  大動脈大南崗新商圈新產業

  “大動脈、大南崗。”城市核心必須要具有四通八達的交通地理位置,能非常方便地通達城市各個功能區,且到達各個區的距離、時間大致相當。這是一個地理上的硬指標。而哈西就擁有這樣的硬指標,那就是在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上構建起來的“半小時交通圈”。

行政執法隊員正在訓練

  哈西地區擁有我國在高寒地區建設的首座高鐵車站,還有省內最大、最現代化的長途客運車站——哈西公路客運站,而且,地鐵也直通哈西,並在哈爾濱西站形成完美的“零換乘”。不僅如此,哈西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注重快速疏散,“三橫兩縱一弧”的規劃路網,實現了對哈爾濱西客站、長途客運站旅客的快速疏散,也實現了與城市其他區域的聯通。目前,通過哈西構建的路網,旅客30分鍾內就可抵達哈爾濱市主城區南崗區、道裡區、香坊區、道外區、松北區、平房區等區域。南崗區委書記王春生指出:哈西地區的建設凝聚著南崗區幾屆領導的心血,從開疆破土,進行老工業區改造,到引入哈爾濱西站,建設現代化都市新區,“敢為,求實、超越“的南崗精神在哈西地區得以凝煉和昇華。記者了解到,作為哈爾濱市的政治、經濟、商貿、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南崗區一直保持著“領跑”的發展態勢,但隨著哈爾濱“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新戰略的實施,北躍、南拓發展勢頭猛。南崗區搶抓高鐵到來的機遇,沒有繼續平穩領跑,而是改變思維模式,大力實施推進新戰略,打造新南崗“1536”跨越式發展戰略,提前做好應對措施,把發展的坐標系調整到更高層級,自加壓力,“跳出區縣和地市比,跳出龍江和全國比”。

  新商圈新產業

  哈爾濱即將到來的“高鐵時代”,不僅意味著交通速度的大幅提昇,更是一次產業布局的重新調整。

  “感知冰城,智慧哈西”。作為全國物聯網試點城區,以“智能交通系統”為標志的哈西新區將徹底告別傳統火車站地區的擁堵。哈西老工業區改造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哈爾濱分公司舉行無線哈西信息化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哈西成為哈爾濱首個TD無線城市新區。作為全國物聯網試點城區,這一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感知冰城,智慧哈西”建設的起步。不久的將來,哈西將成為“數字化、無線化、智能化、物聯化”的智能城區。

  南崗區委、區政府明確要求,哈西要成為現代化大都市,第一要務就是構築高端化的產業結構。在哈西的產業圖譜中,現代商務、物流產業、高端服務業、創智產業等是主要發展方向,而高端商業成為產業昇級的第一塊基石。

  據悉,自從哈西新區規劃出臺,立時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目光,他們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超前的經營理念,正為哈西新區帶來國際最前沿的風尚。哈西萬達廣場、紅博西城紅場、金爵萬象等高端商業及寫字樓項目已開工建設,哈爾濱西客站新匯國際購物中心將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地下商業空間,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並將隨著高鐵的通車逐步投入使用。正在建設中的東北三省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哈西萬達廣場項目是哈西商業的地標建築,該項目投資約6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86.3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集大型商業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連鎖超市、室內外商業步行街、量販式KTV、電玩城、國際影城、高檔寫字樓等多種業態於一體。

  高端商業的入駐,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哈西地區正著力推進東方新天地國際婚慶文化產業及商業住宅項目、海航城市綜合體商業住宅開發項目、紅星美凱龍商業綜合體、凱盛源廣場商業地產項目、匯智廣場商業地產項目、新世界K11商業綜合體、蘇寧廣場、海寧國際皮革城等項目落地開工,確保哈市四大新商圈之中的哈西商圈實現完整布局。與此同時,區域房地產開發也盡顯高端。目前,納帕英郡、辰能·溪樹庭院、南郡·香醍雅諾、魯商·松江新城、東輝·明珠園、金域藍城、保利·清華頤園、壹品新境、澗橋西畔、西城麗景、悅城、天悅國際、紅星城、柒零捌零、金昌首府、龍澤·金水尚都、萬城、西典家園、英倫名邸、尚層風景、新鐵社區(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家屬區)、宏宇佳園(電纜廠家屬區) 、福順尚都、鐵路貨場小區、省輕工職工住宅小區等地產名企紛紛入駐,並開工建設或投用,哈西地區目前開發樓盤29個,總建築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

  


  哈西新區還有一個宏大的構想正在落實中,就是借鑒加拿大、美國等北美國家的城市建設經驗,在西客站核心地區構建一條“步行廊道”,連通周邊的寫字樓、商場等室內功能區,整個廊道配備空調系統,這樣,即使是冬季,人們只穿一件單衣也可逛街了。該項目的先期二處試點已在區域內的二個廣場地下進行先期建設,雖然步行空中廊道處於地下,但是這種方式將受到高寒地區人們的喜愛。

哈西萬達廣場

  一座因鐵路而生的城市,在新的歷史時期,他又要因一條鐵路的貫通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站在時代的潮頭,南崗區重新定位發展目標,以高鐵到來為契機,以嶄新的目光、佔位、布局,帶動區域、城市、全省走向新的輝煌。

  5年前,哈大高鐵將它最重要的北端標植根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南崗”:這一植入與100年前的中東鐵路定位點是一樣的,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必然的。於是,以哈爾濱市南崗區哈西地區為圓心點,短短的幾年時間一大批高端產業迅速地匯聚在哈西新區52.6平方公裡的核心區裡。

  編者按:

  高鐵時代到來,冰城展翅欲飛。一座新客站,一個新城區——隨著哈西客站通車的臨近,哈西,這兩個字代表了龍江大地上哈爾濱這座新城市擁有了新機遇,開始從“概念”走向“生活”;智能新城,生態新城,人文新城,交通新城……一個個寫滿了新理念、新思路的字眼,貫穿於哈西建設始終,逐步清晰地勾勒出未來哈西的新景圖。

  多年來,為建設好哈西地區這座新城區,南崗區歷屆領導班子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不計成本地投入人力、財力,南崗區百萬市民更是舉全區之力大力打造這座新城區。南崗區的廣大乾部職工以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新的歷史時期,積極推進省委“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和市委“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超越自我、奮發有為,為哈爾濱的更好更快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南崗區作為一個北方名城的中心城區和“中興”脊梁,如何在即將擁有高鐵這一媒介,進一步為推動南崗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帶動全市更快更好地走上快車道成為了南崗區新的課題。

  南崗區作為我市“中興”戰略的先行示范區,全面啟動實施了“1536”經濟社會發展新戰略,即,叫響一個主基調:“推進新戰略,打造新南崗”。確定五個方向定位:把南崗區建設成現代大都市的核心承載區、推進“中興”戰略的先行示范區、城市建設與管理的人民滿意區、人民幸福指數快速攀昇的文明先導區、服務省市機關院校和部隊的綜合保障區。樹立三個超越目標:在經濟實力上,奮斗實現“趕牡追齊”(牡丹江和齊齊哈爾市本體,不含下轄);在民生保障上,奮斗實現“縱高橫強”;在城市管理上,奮斗實現“潔淨如家”。實施六大推進方略:實施三產領軍、二產跟進,構建結構更加優化、發展更加強勢的產業支橕新集群;實施會展領引、總部集聚,構建現代化國際化高端服務業的新領域;實施數字南崗、智能新城,構建全覆蓋全天候智能城管的新機制;實施西進南上、城鄉一體,構建接受哈南工業新城和哈西客站地區強輻射的新城區;實施民生優先、文化立區,構建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保障的新體系;實施三個面向、三個拓展,構建區域性大服務的新平臺。

  新時代,新機遇,這一切都等待著南崗區人民來描繪新宏圖。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