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這是27歲的哈市女孩曉雪最喜歡的一句話。
當很多人還處於對艾滋病的極度恐慌之中,今年6月,曉雪卻與身患艾滋病的男友幸福地領證結婚了。在相戀的1200多個日夜裡,艾滋病曾是他們各自心底最深的恐懼,但愛情和彼此的信任揮散了恐懼的陰雲,最終他們順從了自己的內心,決定為愛而活。
第25個“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曉雪與丈夫小濱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相識、相戀及攜手抗艾的心路歷程……
小濱:
愛會不會就此消失
今年25歲的小濱是吉林人,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的那年他剛滿20歲。小濱回憶說,2008年4月,他到哈市學習,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曉雪,兩人一見鍾情。雖然當時沒“捅破窗戶紙”,但愛已在兩人心底悄然紮了根。
2008年7月,小濱獻血時,意外得知了一個噩耗:“你感染了艾滋病……”
聽完後,小濱近乎崩潰,馬上“逃”回了老家。他反復回憶,懷疑是16歲那年的一次外傷輸血導致感染。經歷了數個無眠的夜晚,他把自己感染艾滋的事告訴了媽媽。堅強的媽媽與他達成共識:保守秘密,決不讓其他家人知道,即便是他的父親。
得知病情後,讓小濱最痛苦的是他和曉雪未來的路,放棄?捨不得。堅持?這樣會不會太自私。
2008年末,小濱從老家返回哈爾濱。他決定賭一把:如果她愛我並接受我,我就好好活,用活著的時間去照顧她、保護她。
再見面,無需過多的語言,兩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確立了戀愛關系。小濱不想隱瞞自己的病情,他一直在琢磨怎樣告訴她,纔不會嚇壞女友。小濱:
沒有她,我活不下去
2009年4月,與曉雪一起看悲情韓劇讓小濱第一次有了表白的機會——他忍住心底的忐忑,故作輕松地說:“其實我也有絕癥,也許活不了多久。”曉雪捂住他的嘴,不讓他胡說。之後,小濱也多次故作輕松地提起自己的病,但曉雪每次都說他在開玩笑,不相信。
2011年7月15日,小濱的隨診醫生韓醫生發短信告訴小濱,他身體狀況不好,需要開始服藥治療。
這條短信,打破了所有的啞謎。曉雪看過短信後,難過得開始哭泣,讓小濱馬上打電話給韓醫生。無法說話的曉雪,用顫抖的手在紙上反復寫著“還能活多久,還能活多久?”
“如果離開我,能讓曉雪心裡好過點,那我尊重她的選擇。”小濱在心裡暗自決定。
但是知道小濱的病後,曉雪從沒提過離開,反而更加細心地照顧小濱了。服藥的第一周,小濱藥物反應特別強烈,躺在床上起不來,吃什麼吐什麼。曉雪特意請了假,沒日沒夜地照顧他。
現在,曉雪每天都會看著小濱吃藥,即使不在身邊,也會打電話提醒。她定期與韓醫生溝通匯報小濱的病情,調著樣做好吃的給小濱,每頓飯餐桌上至少是一葷一素一湯。在曉雪的細心照顧下,小濱最近病毒載量檢測已查不出病毒。
“曉雪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現在,她是我努力活著的理由,沒有她,也許我都不會按時吃藥,不會愛惜自己,現在我就想好好活著,最好能照顧她一輩子。”小濱緊緊握著曉雪的手說。
這時,曉雪已淚流滿面。
曉雪:
無論如何,從未想過離開他
“我膽子小,我恐艾、我特別現實,可這些都不能阻止我和他在一起。”眉目清秀,看上去很柔弱的曉雪,說這話時卻異常堅定。
其實當小濱開玩笑說自己的病時,曉雪就已經信了,只是她不敢去想。
“那時對艾滋病特別恐懼,只要別人提起這三個字我就全身發麻,感覺得了這病就活不長了,心裡特別為小濱難過,每天以淚洗面,但即使那麼難過,我卻從來沒想過和他分手,一直想怎麼陪著他一起面對。”曉雪說。
確定小濱的病後,曉雪也到疾控部門接受艾滋病檢測。曉雪在心裡祈禱:希望自己沒事,這樣她就能更好地照顧小濱了;如果不幸感染了,就算自己倒霉,也沒什麼後悔的。幸運的是,曉雪沒有被感染艾滋。
曉雪用一個小本記錄了自己對艾滋病的疑問:小濱還能活多久?服用抗艾藥物有什麼副作用?小濱的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事項?在與韓醫生反復的電話、面談諮詢後,曉雪終於相信:艾滋病並不可怕,只要按時給小濱服藥就能控制病毒!
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曉雪說,其實自己很現實,在得知小濱的病後,不止一次想,小濱會活多久?如果他早早去世,我把自己最好的時光給了他,今後的日子要怎麼過?我們是不是不能生孩子?無數個問題縈繞在腦海中,但最終的答案都抵不過“我不能沒有他”,為了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而放棄現在的愛人,那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許那樣未來的自己會更後悔、更痛苦。
曉雪:
我們會一起慢慢享受人生
今年6月,小濱婉轉地向曉雪求婚了:“戶口在我這呢,咱倆去領證登記吧,要不過幾天我爸就拿走了。”通知了雙方父母,倆人也沒“選日子”,就在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到民政局領了結婚證,一切是如此自然。
“有什麼銘記的浪漫時刻嗎?”當提到這個問題時,兩個人相視而笑,小濱說,我們都是很實在的人,不會做什麼浪漫的事,只是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曉雪說,現在的日子讓她很滿足、很踏實,在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之後,其他事都顯得微不足道了。她不求物質上的享受,只要有他陪在身邊就夠了。
最令曉雪感動的是,除了吃藥的時候小濱是個病人外,其餘的時間他都和正常人一樣,履行著丈夫的責任,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年初,曉雪的母親患重病住院,小濱在醫院連軸轉,整整照顧母親3個多月,曉雪一邊被小濱的孝心感動著,一邊擔心著小濱的身體。
曉雪向自己的父母和親友隱瞞了小濱的病情:“即使周圍人知道了,我也不會離開小濱,我們永遠不會分開。”
對於未來的生活,小濱和曉雪沒有過多的設想。兩個人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明年辦場刻骨銘心的婚禮,然後努力攢錢,在醫生的幫助下,爭取生個健康的寶寶。
曉雪滿懷希望地說:“未來的路好長著呢,我們會一起慢慢享受我們的人生……”
小濱和曉雪
也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
“每個人都有爭取幸福的權利。因為艾滋病而放棄人生,這對感染者和社會都是一種遺憾。”——這是小濱的“隨訪醫生”韓華南對所有艾滋感染者的寄語。
韓華南從2006年起,在道外區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進行艾滋病防控工作,接觸過數百名艾滋病感染者、患者,隨訪管理的感染者有339人。
在與艾滋感染者“打交道”的6年裡,韓華南深切感受到社會、家庭歧視對感染者的巨大影響。在他管理的感染者中,像小濱這樣能獲得家人支持的不到50%。大多數感染者被知情的親戚疏遠,甚至遭到父母、妻兒的唾棄。
事實上,只要小濱這樣的感染者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注意飲食營養,加強體育鍛煉,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他們的壽命可以達到普通人均壽命,活到六七十歲沒問題。對曉雪這類的感染者妻子來說,懷孕的確存在自身感染的風險。但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只要實施正確的母嬰阻斷措施,他們也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
韓華南說,在社會歧視、缺乏家庭支持的背景下,感染者產生情緒波動,很可能放棄或拒絕治療。一旦中斷或放棄治療,他們就會面臨耐藥問題,影響治療效果,最終失去信心。
韓華南希望社會能給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關愛,消除歧視;希望更多的感染者家屬和曉雪一樣,讓愛情、親情成為支持感染者與艾滋病斗爭的強大動力,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與正常人共享同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