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在全省積極開展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之際,記者深入我省文化院團、文化展館,采訪了他們的“領頭人”,聽到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和對未來的美好規劃。
他們一致表示,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過程中,感到極大的振奮和鼓舞,也感到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使命的光榮和責任的重大。特別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為他們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讓他們對報告中提出的“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充滿信心。
深入基層貼近生活服務大眾
省曲藝團團長宗成濱說,身為文藝工作者,我們必須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使命有清醒的認識,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定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的信仰,以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投入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作為文藝輕騎兵的省曲藝團每年下基層演出幾百場,國家、省領導和觀眾都給予了充分肯定。今後我們還要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方針不變,把為基層的老百姓演出當成我們的主要任務,只有讓藝術之花植根於生活的土壤,纔能開出更絢爛的花朵。
宗成濱說,曲藝來源於民間,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我們在傳統的曲藝上有所突破的同時,還進行了相聲劇的探索,相聲劇《桃花巷槍案》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受到了百姓的歡迎。這證明了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大眾纔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纔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為觀眾奉獻更多精品劇目
省評劇院院長張坤說,十八大報告科學地把握了當前形勢,明確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為今後的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從中也深刻體會到黨對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報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重要論斷,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文化工作者要立足崗位、兢兢業業,以實際行動將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落實到文化建設當中。”
張坤告訴記者,由省評劇院和深圳世紀戲曲藝術研究院、紅館(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打造為黨的十八大獻禮的大型現代評劇《風起同仁堂》,在天津中國大戲院上演引起強烈反響,這是國有院團與民營劇團聯合演出的一種嘗試和探索。今後,省評劇院一定要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抓住用好文化改革發展機遇,以創業為基礎、創新為動力、創優為保障,繼續加快精品劇目的生產,把堅持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當作文藝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傳承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遺產
“通過學習十八大報告,對十八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更堅定了我們做好博物館工作,為我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的信心和決心”。近日省民族博物館館長王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說,下一步工作中,將認真學習十八大報告及相關文件資料,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在十八大精神指導下,聯系博物館實際工作,著重抓好幾件大事。一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征集少數民族文物。深入同江、街津口等赫哲族聚居地區,征集文物並建立魚皮制品制作技藝傳習所,傳承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二是向上級部門申請項目,並和林大合作,爭取建立獸皮保護中心,加強獸皮的科學化保護。三是舉辦俄羅斯那乃族文化圖片展和“朝聖之旅——梅慶吉重走孔子路攝影展”。此外,將和其他省區博物館聯合舉辦魚皮、樹皮制品展;滿族枕頭頂刺繡藝術展等。
讓廣大藝術家和人民群眾滿意
省美術館館長張玉傑談起學習十八大的感受,信心滿滿。
他說,十八大報告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美術館將抓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大好時機,紮紮實實開展典藏、研究、展示、交流推廣等各項藝術學術活動,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讓廣大藝術家和人民群眾滿意。
今年是黑龍江省美術館成立五十周年,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和文化部關於“美術館免費開放”的相關精神,舉辦了迎慶十八大“黑龍江省美術館建館50年館藏油畫作品展”、“黑龍江省美術館50年——黑龍江省版畫院25年版畫新作展”等系列活動。下一步我們還將開展一系列學術藝術活動,重點是今年年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畫說龍江——黑龍江省美術館50年館藏經典版畫作品特展”和學術研討會,以及理論成果《黑龍江版畫辭典》等多部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工作,把龍江最具地域特色的經典藝術作品和研究成果在中國的最高藝術殿堂進行展示、宣傳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