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如何大力發展城郊型生態農業,如何讓城郊農民搶抓發展機遇實現增收致富,是尖山區『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要課題。尖山區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實施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建設,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城郊型高效生態農業發展之路,為尖山區城郊型農業的發展找到了高速路,開啟了新篇章。
設施農業示范園區開啟城郊型農業『新紀元』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益管理』的思路,尖山區積極打造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將設施農業發展之路作為尖山區推進城郊農業建設謀發展的路徑之一。
今年年初,采取多元投資的方式投資3000萬元,在公立村規劃土地500畝,聘請省農科院園林分院進行規劃設計。規劃建設了棚室蔬菜生產區、農業體驗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知識教育區和水上休閑垂釣區五個功能區,規劃建設3000平方米的計控溫床無土生產智能蔬菜生產車間和一處葡萄酒莊,建成後將成為集研發種植、休閑觀光、引領示范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
目前,設施農業示范園區規劃的13個日光溫室已經建設完工,3000平方米智能設施果菜生產車間和葡萄酒莊的主體框架建設工程已經完工,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工程也已經收尾,預計2013年1月份正式投入育苗生產,開啟尖山區城郊型農業生產與發展的新紀元。
旅游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農業生產產業化發展新寵尖山區圍繞旅游農業的發展品牌,實施了打造尖山區旅游農業示范區戰略,將旅游農業的發展作為實施農業生產產業化發展新寵。
今年年初,尖山區對雙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實施了昇級改造,充分整合了果蔬棚室及山、水、林、廟等自然與人文資源,努力打造成集觀光旅游、農業采摘、餐飲娛樂、休閑垂釣、宗教文化『五位一體』的近郊生態旅游綜合體,重點啟動了雙興人工湖旅游設施建設工程、雙興果蔬溫室大棚改造計劃。投資5000萬元實施了水上樂園建設,目前已完成湖面改造工程,並進入到娛樂配套設施建設中。投資480萬元,對佔地260畝的78棟果蔬溫室棚室進行了棚室鋼架昇級,不僅實現了果蔬園區棚室的整體美觀,更極大地提高了空間利用率,改善了種植環境。
正如園區的一位菌類種植戶所言:棚室的結構檔次提高了,生產環境變優了,我這棚為2013年培植的香菇,年純收入怎麼也能超過今年的15萬元,2013年引進農業觀光旅游項目,預計全年純收入一定會超過20萬元。
綠色農業示范園區打造城郊型農業發展的典范瞄准市民的菜籃子,走綠色生態蔬菜種植之路,確保市民吃到無公害地產蔬菜。2012年年初,尖山區圍繞城郊型農業發展的特點,實施了綠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引導農民發揮城郊農業生產優勢,實施生態增收、綠色增收。
尖山區在建勝村集約了100戶農民的土地,規劃建設了佔地500畝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采取原生態農業種植方式,利用『倒茬換季』時間差來組織農民實施果菜生產,保證市民對綠色
無公害蔬菜的需求,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今年以來,建勝村參與城郊型農業果菜種植的農戶,實現了戶均增收超過了10000元,讓更多的城郊農民看到了綠色農業示范園區帶給他們增收致富的作用,打造了城郊型農業發展的典范。
通過實施城郊型農業生產『三大園區』建設,讓尖山區加快了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步伐,更為尖山區實現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精品農業、觀光農業的農業發展戰略,走出一條具有尖山區農業特色的城郊型生態農業發展新路,開啟了尖山區城郊型生態農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