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近日,哈市南崗區文景街供熱管線泄露,導致23354戶居民供熱受到影響。幾天中,停熱區域居民間的互幫互助,社區工作人員到需要幫助的居民家裡的雪中送炭讓大家覺得心裡溫暖。

楊大爺用社區送的電暖風取暖
“停熱這幾天,我和老伴總能吃到老鄰居送來的餃子。”說這話的時候,金大娘眼眶濕潤了。
78歲的馬先令大爺和金大娘結婚後沒有子女,住在哈市南崗區文平街文平小區4單元30年了,和樓裡的鄰居一直相處得很融洽,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會相互幫忙,鄰居每年都要在一起小聚一下。
馬先令大爺患了腦梗,剛剛出院不到半個月。住在6單元的60多歲的王殿珍和老伴李智璞和馬先令大爺是30多年的老鄰居,停熱後他們十分擔心馬先令大爺和金大娘的日常生活。兩人在家一商量,便帶著現包的包子、餃子和熱寶、秋褲等去了馬先令大爺家。知道馬先令大爺身體不好,細心的王殿珍還親手為他縫制了一個墊子。

紀東光93歲的母親向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王殿珍說:“餃子都是自己家包的,煮熟後趁熱送了過來,這樣他們就能吃到熱乎的餃子了。這幾天我還特意做了一些拿手菜送過來,熱寶也是特意給他們買的,他們家裡沒有買電熱毯,我們就買個熱寶給他們,這樣能暖和不少。”王殿珍的老伴李智璞說:“老馬人特別熱心,樓裡誰家要是有什麼事情,他總是熱心幫忙,我們在一起住了這麼多年,特別有感情。”
金大娘說:“他們兩口子一直照顧我們,家裡有什麼為難事,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們。前幾天我老伴去醫院看病都是他們幫著送去的。我老伴腦梗躺在床上行動不便,我要自己把他抬到車上根本不可能,都靠李智璞和王殿珍兩口子幫忙,老李今年也67歲了,他就把我老伴背在背上,一直給背下樓送到車上。他們還總去醫院看我們,出院時也是他們幫著接回來的,我們老兩口很感激他們。”
“你們來了,我們的溫暖也就來了”
3日,記者和南崗區革新街道辦事處文平社區的工作人員一起按響了文明街5號3單元201的門鈴,這戶住著74歲的尹美玉和78歲的周學志老兩口。電子門鈴接起,聽說是社區的人來送電暖風了,尹大娘激動地說:“我現在就給你們開門。”
社區工作人員拿著電暖風纔走到一樓半的緩臺,就看見尹大娘家的門已經打開了,尹大娘正站在門口:“你們來了,我們的溫暖也就來了。”
看到尹大娘時,她正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她告訴記者:“我剛給老伴兒燒完熱水,他患有腦梗,已經癱瘓21年了。”
社區工作人員進入尹大娘家的時候,周大爺正坐在輪椅上看電視,他身上也穿著棉衣,腿上蓋著厚毛毯。聽說是社區的工作人員來送電暖風,周大爺開口笑了。
工作人員把電暖風拿出來,插上插座,尹大娘站在一邊認真學習電暖風的使用方法。“這個按鈕是乾什麼用的?按哪個按鈕可以調到最熱?”她不停問著工作人員,“一會先把電暖風放在老伴兒的面前,讓他先熱乎。”
“這幾天真是太冷了,屋裡就十來度,早上起來我就出去走,活動活動能暖和點,可是我老伴兒就不行了。”尹大娘一邊攥著老伴兒的手不停地搓著給他取暖,一邊和記者聊起了天。“他不能動,每天除了躺床上就是坐輪椅上,到哪兒都得我推著,頭腦又不太清楚,有時候冷也不知道說。我摸著他手腳冰涼冰涼的,就只能是給他多穿,多幫他搓一搓,活活血。”尹大娘指著老伴兒正坐著的椅墊告訴記者,因為不知道還要停幾天熱,所以她特意為老伴兒做了個電熱椅墊。
尹大娘說:“孩子在外地工作,親屬也在外地,他們看了新聞都知道停熱的事,尤其是孩子,急的不得了,就想把我們接走。我老伴腿腳不便,再說歲數大了折騰起來麻煩,孩子在外地工作也不容易,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電暖風打開纔20分鍾,屋裡已經可以感覺到溫暖了,尹大娘樂呵呵地說:“這個東西可真好使,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文平社區工作人員不時詢問尹大娘缺不缺什麼御寒物品,並叮囑她要注意用電安全,有什麼事就給社區打電話,社區一定派人來幫忙。
社區工作人員把電暖風的電源線塞好,防止老人絆倒,同時方便尹大娘推輪椅。尹大娘說:“社區的人對待我們老兩口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這時候還惦記著我們,我們心裡真是熱乎啊。”此時,在一旁一直沒說話的周大爺也指著電暖風笑著說:“這東西好,真熱。”
這幾天,和平?社區主任於笑俠最放不下心的是社區裡的那些老年人,連日來她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走訪老弱病殘居民家。
3日一大早,於笑俠又把自己辦公室的電暖風送到了巴山街102號紀東光大爺家。今年66歲的紀東光和老伴退休後一直照顧93歲的母親和91歲的岳母。下午,記者跟隨於笑俠來到紀東光大爺家。一進門紀大爺就告訴記者:“這是這幾天於笑俠第4次來我家了,本來今天早上想去買個電暖風,沒想到於笑俠就就給送來了。”
事故發生後,哈爾濱公安消防支隊按照市領導的部署,啟動了社會救助任務,通過消防大噸水罐車給地下供熱管網供水,4臺35噸消防車進行了供水,共打水2000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