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12月6日訊 “著力培育以生態文明為核心,以生態文化、創業文化、旅游文化共同支橕的林區特色文化體系,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為推進三次創業提供精神動力。”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對推動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具體部署,為建設文化強市描繪了美好前景。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在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橕。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市委提出的建設林區特色文化體系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委全會精神,倡導和弘揚“創業、奉獻、創新、包容”的伊春精神,在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物質生活的同時,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要從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構建全市人民共享的精神家園。
加強體系建設,繁榮林區文化,要大力建設生態文化。生態環境是我市的立市之本、發展之基,生態文化是伊春的城市之魂。近年,市委市政府加強嚴管資源、保護生態,通過紮實工作和有效措施,讓小興安嶺大森林獲得歷史性恢復。我市是全國最大的森林城市和最好的生態城市。它的開發建設歷程,就是利用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的歷程,也是創造、豐富、弘揚生態文化的歷程。高揚生態文化這面旗幟,既是我市的科學發展所需,也是一種文明的塑造,是不斷提昇這座森林城市內在品質與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全市上下要一如既往地保護生態、發展生態、建設生態,要讓“中國林都,紅松故鄉”這個美譽聲名遠播。
加強體系建設,繁榮林區文化,要大力建設創業文化。伊春開發建設60年來積淀了凝重的林區創業文化。可以說,創業文化就是伊春人的精神支柱。經過一次、二次創業,我市已鍛造出以馬永順精神為代表的林區創業精神和創業文化,即自強自立、百折不撓的開拓進取意識,求新求變、革故鼎新的改革創新精神和乾在實處、追求卓越的奮勇爭先品質,集中體現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奉獻。當前,創業文化成為林區人第三次創業的精神動力,
即繼承弘揚馬永順精神,我們要在全市形成比較發達的現代林區產業體系,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保護體系,比較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比較齊全的社會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文化的發展繁榮。
加強體系建設,繁榮林區文化,要大力建設旅游文化。我市獨有的資源性和生態性,已成為稀缺的旅游度假資源。通過打造旅游文化,讓每一個到伊春旅游的人都能感受到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他們身體放松,精神愉悅,印象深刻,通過游客的口口相傳,進一步提高我市的開放性、包容性和舒適性,成為廣大旅游者理想的旅游度假地。市委市政府也在發展旅游產業同時,傾力打造城市自身的旅游文化,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會為一個城市帶來大量的旅游和商務活動,將會給城市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也將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新的活力,以此彰顯我們這座森林城市底蘊和深層文化內涵。 加強體系建設,繁榮林區文化,要重點發展“6541”文化產業。加快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攝影基地、繪畫基地、影視基地、紅色教育基地、木藝創作基地建設;辦好森林生態旅游節、森林博覽會、森林音樂會、小興安嶺藍莓節和森林冰雪歡樂節;抓好森林博物館、地質博物館、馬永順紀念館和恐龍博物館建設;做大做強以森林生態文化為基礎,以旅游業為牽動的文化產業。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將伊春打造成省內外著名的“創作之都”、“會展新城”、“森博名市”、“文旅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