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今年,新興區緊緊圍繞衛生部門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一主題,以重大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執法等工作為重點,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健康利益,全區衛生事業實現了科學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
全面完成基層醫療綜合改革。全區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實現了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今年共使用基本藥物368種,采購基本藥物305.4萬元,銷售額256.3萬元。基本藥物在省級網絡平臺統一采購率100%,群眾醫藥負擔顯著減輕,有力緩解了“看病貴”問題。為進一步加強鄉鎮衛生院管理,轉換運行機制,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維護其公益性質,更好地為農村居民服務,區人社局會同區衛生局和財政局共同制定了《新興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實施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職工的工資掛鉤,進一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推進了衛生院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
大力加強醫療機構規范化管理。加強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根據省市對農村衛生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行鄉(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為24個村衛生所配備了電腦、打印機,農村醫療衛生保健體系進一步健全,實現了農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鄉鎮”,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關鍵環節來抓,通過召開會議、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乾部進村入戶、電視、報刊擴大宣傳范圍,讓新農合政策家喻戶曉,參合率達到98%以上。為方便農民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已增加到19家,使參合農民享受到及時方便、優質高效的服務。在農村全面實施10類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嚴格執行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資金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培訓,通過落實“四化”機制,全區醫療衛生工作整體水平明顯提高。
完善重大疫病的預防控制機制。強化轄區內各醫療機構疫情網絡化管理,並會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開展疫情報告的技術指導,提高了疫情監測、報告的及時性與准確性,杜絕了遲報、漏報和錯報現象,大大提高了傳染病和疫情信息報告質量。認真安排部署重點地區傳染病防治工作,督導檢查15所學校、55所托幼機構落實通風、消毒、晨檢、報告和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情況,對70名保健醫生進行傳染病知識培訓,發放宣傳材料1000份、宣傳單5000張。同時加強了各醫療機構和農村衛生所督導檢查預檢、分診、消毒措施、疫情報告制度,對轄區內10所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管理、死因報告信息管理進行督導檢查。
強化醫療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嚴把衛生准入關,深入開展公共場所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對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嚴厲查處。大力宣傳新的《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對公共場所禁煙進行廣泛的宣傳。按照打非行動方案的要求及“百日攻堅戰”會議精神,開展了以農村、城鄉結合部為重點的“地毯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了無證行醫、“坐堂醫”、超范圍行醫等違法行為,全區共查處各類醫療機構64家,責令整改1戶,取締無證行醫21家,立案21起,結案21起,淨化了全區醫療環境。加強了學校衛生工作及傳染病監督工作,把學校飲用水、傳染病監督作為重點。對15所學校、36家托幼機構的傳染病監督工作進行了指導和檢查,下達監督意見書51份,對學校和托幼機構通風、晨檢、消毒、生活飲用水、環境衛生等進行督導,並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依法取締了無證幼兒園12家,有效控制了各類傳染病的發生。
紮實推進醫政工作。對各醫療機構執業行為及診療行為進行規范管理,對存在問題的醫療機構嚴格規范督查責令整改,實行記分管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對轄區35家個體醫療機構的醫院感染管理進行了專項檢查,並提出了指導意見。組織全區鄉村醫生進行公共衛生知識培訓,並經過培訓前考試和培訓後考試,使鄉村醫生公共衛生知識全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