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11日訊 今年冬季,我省異常寒冷。9日,記者在哈市第五醫院燒傷科采訪獲悉,11月份至今,該科已接診五十多位防寒意識淡薄的凍傷患者,其中最嚴重的45歲男患者李某雙腳凍傷後被截肢。據醫生介紹,兒童、戶外工作者和酒醉的人最易發生凍傷。
被車刮倒昏睡 醉酒男子凍了15小時
“多虧他身強體壯,換一般人在外面凍了十多個小時,早就沒命了。”9日,在哈市第五醫院燒傷科二病房門外,李某的朋友王先生說,11月27日李某因嚴重凍傷被送入該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李某四肢嚴重凍傷,雙腳及多根手指大面積壞死,幸運的是沒有生命危險。“酒,喝多了真是害人啊!”李某告訴記者,事發當天,自己在鐵力和幾位好朋友喝酒到深夜。回家途經一座橋時,對面開來一輛車將他刮到了橋下,倒在地上後暈了過去。直到第二天,一個貨車司機發現了他,將他送往醫院。
王先生告訴記者,警方正在尋找刮倒李某的車。正在接受治療的李某和他的家人現在十分痛苦,他們只能接受這個比嚴寒天氣更冷酷的事實——雙腳截肢。
出汗摘掉帽子 男孩凍成“煽風耳”
在哈市第五醫院燒傷科病房記者看到,不少小朋友也被凍傷了。家住道外區9歲的男孩小浩,和幾個小伙伴在戶外打雪仗,玩了一會兒滿身是汗,就摘下了帽子。半個多小時以後,他突然覺得雙耳發脹,摸上去好像凍成了冰塊一樣。小浩耳廓上起了幾個大水泡,稍一碰就疼得哇哇大叫。經診斷,小浩雙耳為Ⅱ度凍傷,需要用藥治療。
據該科門診醫生介紹,孩子戶外玩耍不戴帽子,最易凍傷耳朵,僅9日一天,該門診就接診了3名小凍傷患者。
乾活沒戴手套 搬運工凍得滿手大泡
“今年的天氣真的太冷了,去年乾活我幾乎沒怎麼戴過手套。”哈市39歲的劉先生在外面乾活,結果凍得滿手大泡痛苦不堪。在該院采訪時,正在接受住院治療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哈市一家汽配企業的工人。幾天前,他在卸貨時沒有戴手套,一乾就是一個多小時,等他反應過來時,只覺得手背凍得沒有知覺了,於是就進屋暖和,沒過幾分鍾手背上就起滿了大泡,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凍傷。
醫生提醒 凍傷後切忌雪搓火烤
醫生告訴記者,最易發生凍傷的人群有三類,小孩子戶外活動不愛戴帽子手套,一旦迎風跑的時間長就會輕度凍傷;其次是搬運工、送貨工等長時間戶外工作者;最易嚴重凍傷的人群是醉酒的人,由於意識不清,找不到家等意外發生,導致其長時間處於戶外,最終發生嚴重凍傷甚至死亡。患有慢性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旦凍傷很容易舊疾復發危及生命。最關鍵的就是多穿保暖衣服,戴好帽子、圍脖和手套。寒冷天氣中不要處於向風的位置,一旦發現皮膚紅腫淺度凍傷,只需到溫暖環境就可恢復;如果出現起水泡有液體溢出屬於Ⅱ度凍傷,應該用藥治療;而出現肢體發白凍硬則屬於深度凍傷,會發生截肢的危險,須立即就醫。
專家提醒市民,凍傷須注意三個誤區,不要用雪搓、不要用冰水緩解、更不要用火烤,這些只能加重凍傷程度。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喝酒御寒的說法,喝酒以後人更容易出汗,熱量會隨著汗直接散失,因此酒後更容易發生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