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佳木斯12月11日 從寒冷的戶外走進市民盧女士的家中,令記者突然有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得知記者的來意,盧女士一邊打開鞋櫃拿出拖鞋,一邊客氣的將記者讓進屋內。
就在盧女士打開鞋櫃取拖鞋的時候,記者無意中瞥見鞋櫃的最下方,整齊的擺放著幾雙厚厚的棉拖鞋和幾雙手工鉤制的毛襪套。
這兩件物品的出現,令記者不禁猜想,室內溫度要低到何種程度,過冬的時候纔用得上如此“裝備”?
“今年好了,屋裡的溫度始終保持在二十四、五度,這是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以前冬天在家的時候,身上穿著大棉襖二棉褲,腳底下套著棉拖襪套,都感覺不到熱乎氣兒,今年冬天在家穿襯衣襯褲都冒汗。”采訪中,盧女士的一番話,印證了記者的猜想。
盧女士告訴記者,過去幾年,每到冬季,她家的溫度都很低,屋裡最熱的時候也就十六七度,每到冬季都掰著手指頭查天過,不說度日如年也差不多。
通過盧女士一番發自肺腑的語言我們不難看出,冬季供熱這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話題,對於身置北方的百姓而言是何等重要。每逢冬季,類似“你家多少度?”、“屋裡冷不冷?”、“在屋裡穿啥?”等問題更是不絕於耳,這也足以看出北方百姓對供熱質量的好壞是何等重視。
如今,隨著天氣的日漸寒冷,供熱工作再次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近日,記者從市供熱辦了解到,為了讓百姓能夠在暖屋中度過寒冷的冬季,市供熱辦雙管齊下,一方面建設改善熱源設施,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相應的監管制度,本著“軟件”、“硬件”兩手抓的原則,全力保障全市供熱穩定。
為從根本上提高我市整體供熱質量,滿足百姓供熱需求,不讓百姓利益受損,市政府和供熱辦在供熱工程建設和加強監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大力發展熱源建設和熱源改造,投入大量資金由市城市發展集團在西電廠建設1臺80噸熱水鍋爐,工程於8月15日開工,目前已由綏化中恆公司接管推進,預計12月30日前可正式投入使用,並對近江熱源、西電廠機組設備和華電循環水熱泵進行優化改造,同時確定對西電廠三號機組進行維修改造,提昇了熱源供熱能力,並要求各熱源供熱單位將現有熱源(包括西電廠二號機組、國電兩臺40噸熱水鍋爐和近江熱源鍋爐)在10月31日前全部啟爐試運,利用目前氣溫較高的時段全面檢驗前期檢修效果,在試運行期間做好鍋爐調試和故障排除工作,確保嚴寒期各熱源可發揮最大工作效率,保障供熱運行穩定;二是全力推進供熱系統改造,新建改建供熱管網35.9公裡,改造不合理換熱站14座,新建兩處補水井,對12座換熱站安裝了獨立補水裝置,最大限度提昇了供熱系統輸熱、換熱和補水能力,同時要求各供熱單位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告之用戶私自放水的隱患,征得用戶的主動配合,另一方面,對失水情況進行排查,確定重點區域,組織稽查支隊聯系公安部門配合進行查處,懲戒警示,旨在提高供熱系統安全性。
同時,為做好熱源、供熱企業的監督、管理與協調工作,市供熱辦還建立供熱遠傳監測系統,直接將熱源、熱網等供熱運行的主要供熱參數上傳,以便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並實行供熱信息報送制度,要求達爾凱、華電、國電、佳能和永旭公司等規模較大的供熱單位每天對熱量、儲煤量等供熱信息上報,確保供熱信息時效性,保證出現問題及時有效應對。
為切實增強社會服務職能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促進我市供熱燃氣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市供熱辦還建立廣泛的監督網絡體系,聘請了由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的供熱義務監督員,對全市供熱工作和違反《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此外,市供熱辦還積極健全信訪體系,一是做好信訪電話接聽和來人、來訪接待工作,做到只要是用戶如實反映問題,供熱辦或供熱單位必須到現場處理,以盡快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信訪接待工作質量的衡量標准;二是在網上設立與民眾的溝通平臺,做好供熱輿情答復,接受用戶的投訴、建議、監督,迅速反饋,不推諉、不回避,確保用戶反映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避免因供熱問題發生大規模上訪事件;三是監督各供熱單位服務質量,要求供熱單位提高服務意識,每天將供熱不熱及解決情況上報,並做好回訪工作,確保供熱單位服務到位,對推諉責任、服務態度差的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據了解,自本年度供熱期開始至今,我市總體供況穩定,在此基礎上,供熱辦將繼續加大供熱監管力度,研判全市供熱形勢,完善各項供熱應急預案,確保全市供熱不留盲區、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