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把黑土地建成國家優質可靠的大糧倉
2012-12-13 10:19:1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把黑土地建成國家優質可靠的大糧倉

  呂維峰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報告旗幟鮮明地回答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奮斗目標前進”等重大問題。報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十八大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眾望所歸,凝聚了黨心民心,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的優越性。

  十八大報告更加重視“三農”工作,突出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做出了“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的新論斷,首次提出“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新要求,確定了“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等一系列新任務、新目標,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黨關於“三農”工作的指導思想與政策理念,必須深刻領會,堅定不移貫徹“三農”發展始終,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按照黨的十八大總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確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四大”和“八化”建設,力爭“十二五”期末在全國率先建成現代化大農業,真正把黑土地建成國家優質可靠的大糧倉。努力實現三大任務目標:一是促進糧食持續增產。到2015年糧食總產達到1500億斤以上,鞏固和提昇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的地位。二是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省農民人均收入登上1萬元新臺階,力爭提前五年實現翻一番的目標。三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

  為實現既定的任務目標,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一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目前,我省有近80%的土地還實行家庭分散經營。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必須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上實現新突破。要加快勞動力轉移,促進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特別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加快農村一家一戶經營向公司化、企業化經營方式轉變,讓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現代農業物質裝備使用技能的農業工人來發展生產。到2015年,全省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農戶達到100萬戶,帶動160萬農戶,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達到1億畝以上。

  二要繼續深化結構調整。把調整結構作為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措施。進一步擴大玉米、水稻兩大高產作物種植面積,提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十二五”時期,全省糧食作物面積要穩定在2億畝以上,實現玉米9000萬畝以上、水稻5500萬畝、大豆4000萬畝的“954”結構調整目標。加快發展以蔬菜為主體的高值高效經濟作物,特別是擴大設施蔬菜生產規模,提高保供給、促增收、惠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積發展到70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100萬畝。努力做大食用菌、亞麻、煙葉、藍莓、北藥、花卉等特色經濟,力爭發展成促農增收的大產業。

  三要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堅定不移地推進大項目、大企業和大園區發展戰略,快速提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采取招商引資、改組改造、政策扶持等措施,盡快做大做強骨乾龍頭企業,重點打造一大批大型化、集團化、國際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使各個產業都有幾個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超100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形成巨龍齊舞的發展格局。加快大項目建設,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到2015年全省要新建投資1000萬元以上綠色食品產業大項目、好項目10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打造出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大力推廣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創新利益聯結方式,增強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能力。

  四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乎子孫後代繁衍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大計,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大美龍江和美好家園。大力推進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省林木蓄積量恢復到建國前水平。大力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立科學輪作和土壤耕作制度,改善和恢復耕地自然產出能力,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地力有新提高。到2015年全省把5000萬畝中低產田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准農田。繼續加強“三化”草場改良和濕地資源保護,控制、減少直至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低碳農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