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由於發現J粒子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12日下午來到哈工大,他結合自己的實驗物理學實踐,為學子們作了精彩報告。

丁肇中在接受采訪。蘭銳攝
丁肇中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16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及科學家經過16年努力,研制宇宙射線探測系統AMS,並將其安裝到宇宙空間站的艱辛過程。他介紹了通過AMS探測宇宙射線,揭開宇宙物質構成神秘面紗的實踐成果。
報告結束後,丁肇中接受采訪。他表示,科學是不分地域的,更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中國曾經對世界科學進步作出重要貢獻。希望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在科學領域也能夠取得長足進步。
當被問及是否在童年時就對物理科學表現出濃厚興趣時,丁肇中說,我在小時候只對玩耍表現出了興趣,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出去玩,成績並不好。但是我母親精通教育心理學,父母從不批評我,即使考試倒數第一,父母依然會鼓勵我。丁肇中笑著說,令我感到安慰的是,我所認識的科學家,包括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們也大都沒有驕人的童年成績。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靠興趣。無論是物理研究、化學研究,還是生物研究,一定要認識到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全力以赴把它完成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丁肇中在接受采訪時反復說,我最感興趣的是實驗,我只是專心做好我的實驗,別的事情不做。無論多麼漫長、多麼艱難、多麼枯燥的實驗,我都不會感到寂寞,我每天腦子裡想的事情只有實驗過程是否有遺漏,實驗設備是否還需要完善,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實驗結果……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就不容易疲憊,不會感到寂寞,也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恐懼。
談到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丁肇中調侃地說,我和莫言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是山東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項偉大成就,但是作為物理學家,我還是更希望中國人能夠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所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