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訊 2012年,哈市社會保障工作效能大提速、服務大提昇,使百姓社保待遇更實惠,辦理程序更便捷,實現了社保待遇、服務工作雙惠民。
“就業地圖”實現定向求職
“真是太方便了,通過‘就業地圖’我一下就找到了對口的工作。”即將於明年畢業的哈市大四學生王晴海說,“之前我參加了十餘場招聘會,簡歷交上去都沒了音信兒。”
讓王晴海贊不絕口的“就業地圖”正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今年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新舉措,只要求職者輸入自己的特長和工作要求,就可點對點地找適合的工作。
今年人社部門不斷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以信息化帶動服務手段的便捷化,搭建簡約、便捷、貼近百姓需求的服務平臺,實現由“人工密集型”向“電子高效型”服務的轉變,“就業地圖”就是其中一例。
隨著我市各類就業網絡的不斷完善,人社部門圍繞打造10分鍾就業服務圈,在全國第一個完成了哈爾濱市就業電子地圖開發建設工作,保證了求職者在最短的時間、最近的距離內找到合適滿意的工作。同時,還擴展了“哈爾濱人纔網”服務功能,建立了省內第一個人纔部門手機專業網站——哈爾濱人纔網手機版,設計開發了人事檔案網上繳費支付平臺,為各類人纔提供“點對點”服務;服務對象可以通過全新改版的“哈爾濱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直接辦理求職、招聘、查檔等服務業務,並設立“企業招聘”QQ群和“王科長熱線”,打造就業服務品牌,提供專業的職業指導服務。
與此同時,市人社局充分利用“哈爾濱市就業網絡管理系統”,實現與市養老保險(包括建築統籌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數據庫的實時對接,杜絕同時享受失業金待遇和社保補貼情況的發生,也使95%以上的靈活就業人員在社區就可以辦完申報社保補貼的程序。
流程再造為群眾減負
對我市一家民營醫院的醫保專員劉菲菲來說,以前每個月跑20趟人社部門辦理業務的工作節奏已是司空見慣。然而,從今年起,她卻一下子清閑了不少,每個月跑四五趟就可以把業務全部搞定。這正是人社部門創新再造管理服務流程、實現效能大提速的縮影。
今年,人社部門更加注重流程再造,強化程序合理化建設,實現科學有效管理,打造出“簡約、便捷、貼近百姓需求”的服務平臺。工傷認定環節由兩次復審變更為一次,縮短了工傷認定時間;取消了定點醫療機構開具往來票據,簡化了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費用撥付流程;對社保辦事手續進行了合理化刪減,將19項業務共74個手續減少到31個,刪減幅度達到58.11%;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審驗工作由一年兩次改為隨時申報,將認定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為15個工作日,取消每月對賬、紙質報表,改為每半年報送一次,提高了辦事效率。
此外,醫療保險費及報銷款業務全面實現銀行代收。將特殊疾病門診惡性腫瘤門診放、化、免疫治療審批業務由三個月延至半年;肝腎移植患者報銷抗排異藥品由季度中心報銷改為自由選擇中心報銷或定點藥店直接結算。取消慢性病條碼卡,患者可直接使用社保卡結算。符合生育保險規定的參保職工僅需攜帶“社會保障卡”到生育定點服務機構,便可即時結算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開通阿城區生育保險醫療費定點醫療機構結算。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落實審核工作所需時間,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簡化為5個工作日。
“一站式服務”延伸至三亞
以往繁瑣的業務程序往往讓剛剛接觸社保工作的企業社保專員為之頭疼。從今年起,市人社局多項社保辦理方式發生變化,增設社保自助查詢機,許多業務全部變成一站式辦理。
我市人社部門更加注重窗口服務,強化辦事規范化建設,實現一站式到位服務。在辦事大廳及窗口單位設立社會保險自助查詢終端,為辦事群眾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及就業信息等多項信息查詢服務;在全省率先安裝了勞動仲裁政策查詢觸摸屏;醫保服務在全市率先啟用“雙屏幕”,信息實時同步,群眾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市人社局增設兩個特殊業務窗口,為急需特事特辦的人員及老弱病殘孕人員提供便捷服務的“綠色通道”。為方便年紀較大參保人員自主查詢信息,在自助查詢機上安裝了身份證閱讀器,掃描即可辦理。
為實現一站式到位服務,區級小額擔保中心和經辦銀行實現了聯合辦公。退休審批窗口與社保局待遇審核窗口合署辦公,實現了參保人員申報退休的初審、審批和養老金待遇核定的一條龍服務。檔案管理服務改進為一個窗口全方面服務解答模式。失業保險推行參保繳費、待遇核定、申領登記、醫保確認、檔案管理、發放服務一條龍,全部業務在市級機構可以一次辦結。
一站式服務的觸角還從北方一直延伸到南方。針對我市居民在海南常住人口達12萬人,絕大部分在我市參加醫療保險的實際情況,人社部門將海南第三人民醫院確定為我市定點醫療機構,使我市旅居群眾可以在當地按照醫療保險管理程序就醫和結算,並陸續將三亞市人民醫院、威海市醫院納入我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進一步擴大了我市異地定點醫療機構范圍,方便了旅居異地群眾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