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老齡辦調研小組深入八區十縣走訪調查,哈市現今共有百歲老人187位。調查顯示,60%左右的百歲老人都有家族長壽史。除了有良好的生活規律外,他們還有哪些長壽經驗呢?記者探訪了其中一位世紀老人,傾聽了他的講述——
老人沒事就溜達幾圈
調查顯示,呼蘭區年齡最長的是107歲高齡的姜自發老人。11日,記者來到了呼蘭鎮富強村七隊姜自發老人的家,發現老人行動自如,耳不聾眼不花。“想吃菜自己種,想喝奶自己養幾只羊,想抽煙自己種煙、曬煙葉,一日三頓酒、兩頓煙、三頭大蒜,這就是我的長壽經。”老人說。
年輕時每天步行往返於呼蘭與哈爾濱
記者推開老人家門時,天已經快黑了,老人剛吃完晚飯,有些困躺在炕上睡著了,他和兒子、兒媳、孫子居住在一起,姜自發的孫子姜傳東告訴記者,吃完飯“瞇瞪”一會兒是老人多年來的習慣,“瞇瞪”完了再抽上一袋旱煙就精神了。果然大約10多分鍾後,老人醒了,坐起來抓起了放在炕上的旱煙,見到記者到來,忙起身跟記者打聲招呼,悶頭抽完了一袋煙,在炕沿上磕了磕煙灰,老人打開了話匣子。
“我6歲的時候隨80多口人從山東到東北‘闖關東’,一路坐船、坐車,來到呼蘭落戶。那時候都窮沒錢,就靠起早貪黑種菜、賣菜,開春先種香菜、生菜,到秋再種蘿卜和大蔥,一茬接著一茬,天不亮就上園子摘菜,裝滿兩大筐,一百多斤菜,挑著走到哈爾濱賣菜,大城市菜能賣的貴一些,城裡人看著菜新鮮,能賣個好價錢,運氣好下午早早賣完了,再走回來,當天走個往返趟,有的時候還挑著菜上蘭西縣去賣。那時候渾身是力氣也不覺得累。我現在有時候還琢磨,是不是那時候天天這麼走,練了一付好身板,所以纔能長壽。人還是應該常運動啊。”老人用山東口音夾著東北口音說著。
做完手術走著回家
記者問姜自發老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老人笑了笑,張開了已經沒有牙齒的嘴說:“我夏天還能種菜呢,自己種菜自己吃,沒有化肥,都是綠色食品。我還養了幾只羊,擼羊奶泡蛋糕吃,沒牙了,這個不用嚼,奶還乾淨。種菜擠奶的時候,就當鍛煉身體了,所以能長壽吧,呵呵。”
記者發現老人頭上黑色發絲居多,身體偏瘦但是精神矍鑠,為了證明自己的身體很好,老人穿上鞋,下了地,拄著拐棍兒在自家屋地上走了好幾圈。老人的兒子說,父親必不可少的是一天三頓白酒,每頓二兩半,兩袋旱煙,旱煙是他自己種的,自己曬乾了,搓成碎末,還有每頓飯都要吃一頭大蒜,老人說吃飯不吃大蒜沒滋味兒。
姜傳東說,他的爺爺從不打針不吃藥,90歲的時候得了闌尾炎,但是大夫知道爺爺的年齡以後堅決不給他做手術,家人一再要求醫院給老人做身體檢查,各項指標都沒問題纔答應做手術,醫生說當時已經90歲的爺爺心髒狀況相當於60歲的老人。爺爺做完了手術沒有住院,執意要走著回家,醫院離家有5裡路,爺爺就背著手走回了家,當時在村裡都轟動了。
102歲時還逛動物園
老人從炕邊的一個櫃子裡拿出一個存折,他說,這是國家給的養老錢,老人的兒子介紹,父親100歲的時候,當地民政部門就給父親每月300元的生活補貼,村委會每月也給100元,老人都知道,村委會還在父親100歲的時候送來一塊象征長壽的牌匾,老人經常看。
老人眼睛還可以,喜歡看電視,喜歡抗戰劇,看完也會給家人講一講,夏天天氣好的時候喜歡到門外的大柳樹下面跟村裡人嘮嗑、下象棋,也願意在院子裡和菜園子溜達。
老人喜歡吃肉,“以前肉太貴,買不起,現在便宜了,就多吃。”老人說,一家人知道老人喜歡吃羊肉,就告訴他羊肉很便宜,青菜價格貴,老人節儉,自己種菜,家人經常給老人燉羊肉。
姜傳東說,他爺爺102歲的時候,一家人帶著他去了動物園,動物園工作人員得知爺爺的年齡已經102歲了,當時就不收門票了,爺爺很高興,一口氣沒歇從動物園的大門口走到動物園終點的景點,直到回來的時候纔說有些累了,坐車回來的。
“天暖和了,還去旅游,四處逛逛,還能再活幾十年。”老人樂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