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5日訊 今冬,到松花江上體驗赫哲族人冰上打魚垂釣的樂趣,市總工會讓許多市民的這一想法變為現實。昨天,哈爾濱市首個冰釣場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據悉,冰釣場位於松北區市政府對面的一湖三島江面區域,佔地約3200平方米,首批建設了10個冰釣屋,預計下周開始試運行,可對市民開放。
資料圖。
冰釣場投放2萬餘斤成魚
近年來,哈爾濱市釣魚愛好者逐年增多,為滿足市民冬季垂釣的需求,市總工會早在今年10月份便開始在工會帆船、賽艇基地籌建全市首個冰釣場。在松花江進入冰凍期前,市總工會江上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利用浮筒和大網在一湖三島區域圍起面積約3200平方米的水域。10月份先後兩次投放成魚約2萬餘斤,昨天又投放了一批成魚,投放的魚種包括鯉魚和鯽魚,其中鯉魚每尾都在3斤左右,鯽魚每尾約半斤左右。
10個冰釣屋各具民族風情
首批10個冰釣屋的整體設計展現了東北眾多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面積從8平方米到30平方米各不相同。其大部分是仿照黑龍江特有的少數民族赫哲族狩獵、打魚時臨時搭建的帳篷——“撮羅子”改建的。小屋外牆有的是稻草、有的是仿樺樹皮。面積最大的一個冰釣屋是仿達斡爾族露營營帳建成的,房子呈四方形,面積有近30平方米。每個小屋外都掛有象征吉祥、幸福的七彩條布,還有象征身份的滿族營旗。此外,記者還看到純現代風格的圓形小屋,其外牆由紅藍兩種顏色裝飾而成。
太陽能照明讓夜釣成為可能
由於冰釣場遠離江岸,沒有電源,垂釣愛好者夜釣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垂釣屋的設計者在每個小屋都安裝了太陽能照明設備。經過白天充電,夜晚可連續照明9小時。由於室外溫度低,為盡可能的保暖,小屋內部主體結構都是保暖帳篷,擋風性能好,屋內溫度保持在-10℃左右。
據介紹,垂釣場有服務人員,可根據垂釣者的需要在小屋內冰面上現場鑽洞。為保證垂釣者的安全,每個冰洞的直徑在20—25厘米。冰釣場還將根據市民的需求增建小屋。
新聞鏈接
首屆民俗風情冰釣節明年1月舉辦
據悉,明年1月中旬,市總工會將在冰釣場舉辦哈爾濱市首屆民俗風情冰釣節,屆時還將舉辦全市冰釣比賽,為全市垂釣愛好者搭建展示技藝的平臺,讓冰釣愛好者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