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8日訊 教室裡,學生們全神貫注地聽著老師的講課,書本上被各種顏色的筆標記得滿滿的,一個個稚嫩的臉上皺起眉毛仔細地思考……這是13日記者在哈市香坊區健康路街道辦事處樂園社區“蒲公英課堂”裡看到的情景。這是一個特殊的“課堂”,任課老師都是哈工大航天學院的研究生。自2006年成立“蒲公英課堂”志願者服務隊,堅持為樂園社區35名孤困兒童進行“一對一助學”。

“孩子,算術題應該這樣做。”
“‘蒲公英’的寓意是堅強,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坎坷,它總是能借助著風,堅持下去。之所以取名‘蒲公英課堂’是因為我們課堂幫助的都是社區裡低保戶孩子和孤困孩子,這些孩子大多因為家庭條件原因比較自卑,所以我希望他們能擁有‘蒲公英的精神’,可以飛的更遠!”“蒲公英課堂”創始人、樂園社區主任張國紅對記者說。
魏壯今年上高中二年級,是樂園社區低保戶的孩子,從小父親去世,母親多病喪失了工作能力。母子二人每個月只靠幾百塊錢的低保維持生活,由於母親不能輔導孩子,魏壯從小學開始學習成績就一直落在後面。2006年“蒲公英課堂”剛剛開設時,張國紅就第一個想到了魏壯,6年來他一直在“蒲公英課堂”補課。魏壯剛開始學習有些吃力,哈工大的“老師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耐心講解,有的時候一道題要講五遍,有的時候從放學一直講到21點,直到學會了為止。這時候,張國紅總是會一直陪到最後。2011年,魏壯以學年第二的成績考上了哈市第九中學。魏壯總是對張國紅說自己的理想是能考上北京外國語學院,也要組織一支這樣的志願者服務隊,像哈工大的哥哥姐姐們一樣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工大“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
“本來只是想孩子學習不好,讓他讀完小學就去學點手藝,沒想到社區課堂請了哈工大的大學生免費給咱孩子補課,我們想都不敢想,而且還是一對一的教學,孩子學習成績很快就提高了,而且越學越有興趣,做媽媽的別提有多高興了!”魏壯的媽媽激動地說。
不落下一個想學習的孩子
“蒲公英課堂”剛開始建立時,張國紅在社區裡宣傳,可是很多人並不認可,更不相信是免費的,“社區裡有3331戶,8800多人,我挨家挨戶地走個遍,遇到不明白的我就跟他們耐心地講解,就是不想落下一個想好好學習的孩子。”張國紅說。
王晶碩是社區裡的留守兒童,父母雙雙下崗後去外地打工,就跟著多病的奶奶生活,家庭條件困難,使王晶碩從小就很自卑、性格內向,從不喜歡跟陌生人多說一句話。2007年王晶碩開始在“蒲公英課堂”補習。2008年就要參加高考的王晶碩因為壓力大,突然向奶奶提出要輟學。張國紅4次找王晶碩談心,還帶著她去太陽島散步解壓。王晶碩慢慢地放松下來,考上了東北林業大學,現在的王晶碩也是一名“蒲公英課堂”的教師志願者。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王晶碩的奶奶到社區找到了張國紅,說自己年齡大了無以為報,想為社區裡做點啥,哪怕是掃掃地啥的。

教學采取“一對一”
“蒲公英課堂”越辦越大
“‘蒲公英課堂’剛開始的時候,教室就在社區老辦公樓的地下室裡,條件非常艱苦。冬天,張國紅擔心老師們因為教室條件差不願來給孩子們補課,一到周末,她5點就要從家裡出門,到教室打掃衛生、打開自己從家裡拿來的電暖器、給‘老師們’和孩子們燒好開水,等著大家來,晚上要等孩子們補完課後,送走了老師,自己纔放心地回家。”健康路街道辦事處書記齊瑩對記者說。
2011年社區有了新建的辦公樓,為了讓孩子們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張國紅親自參與設計、裝修新的“蒲公英課堂”。整天忙碌在社區裡,張國紅只想讓這個義務大課堂越辦越大。此前,正趕上張國紅的兒子高考,她的愛人又在外地工作,可是張國紅依然堅守在崗位上。張國紅經常說:“想起來挺對不起兒子的,兒子要高考了,我天天在社區裡忙沒有時間照顧他,兒子只好在外面買著吃或者在家裡隨便地對付一口,但是兒子不怪我反而很支持我,現在兒子到外地上大學了,我就可以放心地大乾一場了!”
在張國紅和教師志願者們的幫助下,現在有多個貧困孩子考取了重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