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8日訊 哈爾濱音樂公園向游人開放,國際汽車物流中心投用,哈雙公路開通……在大項目建設過程中,道裡區以項目支橕產業,以產業推動發展,以發展改善民生。今年,一大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文化旅游項目落地有聲,是道裡區實現大項目建設數量最多、質量最好、開工最快、投資完成最好的一年。
道裡區委書記郭冀平表示,站在十八大新起點上,道裡區以建設全省、全市“商務門戶區和宜居先行區”為戰略目標,以大項目建設為牽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在傾力打造“三大經濟帶”和“六大功能區”中,邁出了實現道裡區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的步伐。
大項目激發內動力,實施區級重點大項目100個
從建設一座聲效優於世界六大音樂廳的國際一流音樂廳,到建成全省規模最大、模式最新的國際汽車物流中心,再到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今年,道裡區把以項目促產業作為發展思路,舉全區之力,掀起了“上項目、興產業、促發展”熱潮。
“看准了的項目,就要有一股子韌勁,靠上、貼上、粘上,決不能一有困難就退縮、半途而廢。”道裡區招商局局長曲軍說,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項目興則產業興,項目強則實力強。 2012年,道裡區實施區級重點大項目100個,總投資11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4億元。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地,拉動了道裡區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今年前10個月,全區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
2013年,道裡區將大力實施項目牽動戰略,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建設友誼路總部經濟帶、機場路新興產業帶和松花江休閑旅游帶“三大經濟帶”。
大開放完善軟環境,對重點項目發放綠色通道卡
項目競爭實質上是環境的競爭。一年來,道裡區在提高對外開放硬環境的基礎上,不斷優化並完善對外開放軟環境,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形成與發達地區生產要素無障礙自由流動的政策環境,通過對重點項目投資者發放綠色通道卡、重點企業保護卡,實施無償代辦制、“保姆式”服務等措施,推進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擁有世界頂級技術項目的企業來了,香港的上市公司來了。一年來,香港恆盛地產、北京銀泰置業、上海復興實業、廣州富力集團等投資了一批規模大、市場前景廣闊、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
據介紹,在城區發展大格局的基礎上,道裡區將全力建設群力新區、老城區、小城鎮示范區、迎賓路高新技術拓展區、長嶺湖新區、空港經濟區“六大功能區”。
大民生提昇幸福感,5700戶棚戶區居民將遷入新居
在撥打經濟“算盤”同時,不忘民生“賬本”。今年,道裡區將改善中低收入者居住環境、解決困難群體住房問題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5700戶棚戶區居民將遷入新居。全面完成了老機場路綜合改造項目,哈雙北路(太平鎮段)全線通車,惠及周邊16萬農民生活。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的新要求,道裡區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