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8日訊 70多歲的張老漢是綏芬河市北寒村村民,5年前他在村裡率先參加了新農合,按照北寒村對60周歲以上村民的優惠政策,他個人不用交一分錢保費,直接辦了手續,就參保。從那以後,老人幾次住院看病費用,都是新農合出的大頭兒,他只拿了一小部分,加上兒子孝敬的,老漢說:“一得病,自己沒掏錢,反倒有了貼己錢了。

勞動社會保障宣傳現場。
從最初的“看病沒地兒報銷、老了沒錢養老”,到有了醫保、養老金。綏芬河社保體系在政策制度上實現了由低到高、從城市到鄉村的全方位覆蓋。截至上半年,全市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已經實現了全省最完備,養老、醫療等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群累計達到10萬多人(次)。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居全省首位
早在2002年,綏芬河市就進行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2008年出臺了《綏芬河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將各類中、小學校在校學生,具有城鎮戶籍的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及18周歲以下的非在校未成年人及具有城鎮戶籍的其他非從業居民納入醫療保險統籌范圍。2009年制定了《綏芬河市城鎮醫療保險補充規定》,將非本地戶籍的城鎮人口納入醫療保險統籌范圍。2009年,省裡將綏芬河市列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城市,制定了《綏芬河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實施方案》和《綏芬河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細則》,同年12月,實施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06年以來,調整企業退休工人養老金待遇5次,人均月增養老金580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方面,綏芬河市60歲以上老人享受全省列居首位的100元養老金標准,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家庭每人每月增加10元養老金補貼。綏芬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已經達到96.4%。
扶持下崗職工學習刺繡。
加大城鄉就業政策幫扶力度
近日,在綏芬河市職教中心的勞動技能培訓基地裡,來自周邊鄉鎮的20餘名學員正在一針一線地學習刺繡。這是由綏芬河市婦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共同舉辦的冬閑婦女刺繡培訓班,目前有數百人在這裡學習靺鞨繡刺繡技法。學員在這裡學藝半月後帶著訂單回家做活,一幅作品能收入150~200元錢。目前包括穆棱、綏陽等周邊地區的婦女也慕名而來學技藝。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壓力,扶持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近年來,綏芬河市靈活運用各項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就業保障體系,並率先在全省實行就業城鄉一體化。
綏芬河市累計爭取再就業資金5900多萬元,購買公益性崗位562個,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240多萬元,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險補貼94萬元,為2000多名職工新建立檔案,及時接續勞動關系。此外,全市還通過項目支橕、資金扶持、政策幫扶等方式,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貸款對象進一步擴面,由最初的僅限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延伸到復員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殘疾人和農村婦女。貸款金額也由原來每人最高2萬元增加到每人最高5萬元。“十一五”期間,累計審批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0多萬元。
根據全市失業人員實際情況和公益性崗位需求,加大社會公共服務崗位與轉變政府職能相結合,及時調整公益性崗位的種類及用工形式,以滿足“4050”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的崗位需求。僅2011年,就安置739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障補貼564萬元。為了做好再就業工作,勞動部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舉辦勞動力招聘會,為勞動力供需雙方牽線搭橋、為企業輸送高技能型人纔。僅2011年就培訓了俄語、營業員、會計等專業326人,創業培訓170人。
有效保護勞動者權益
社保體系建設中,對勞動者就業的有效保護是重要部分。綏芬河市在勞動用工監督和勞動仲裁方面保障措施的有效實施,對於“建設幸福城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這兩項工作的開展力度不斷加大,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受理群眾投訴案件累計近千件。百姓就業有了安全感,遇到困難和問題也有處說理了。
僅2011年,綏芬河市勞動監察部門就巡視監察各類用人單位193戶,涉及用工7620人,補簽勞動合同529人。開設投訴專線電話,設立投訴接待室,安排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專門負責接待和處理群眾投訴。共立案22件,結案22件,啟動農民工工資保障金,補發農民工工資238萬元,有效的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仲裁部門在立案、審理、辦結各個環節本著以“為民解困”的宗旨,堅持“調解為主、調裁結合”的方針,對受理的工傷爭議糾紛案件立足—個“快”字,重在—個“調”字,縮短辦案時間,提高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整體效能,促進了全市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從最初的吃飽穿暖,到“建設幸福城市”的總體要求,綏芬河市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漸趨於完善。在一項項數字和政策之外,真正讓百姓受益纔是最重要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是經濟發展惠民的最根本體現,“百年口岸”正行走在建設幸福城市的路上,社會保障體系的進步和完善就是人民幸福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