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9日訊 為期6天的黑龍江省綠色食品2012(北京)展銷周,日前圓滿落下帷幕。現場零售額1027萬元、簽訂經貿合作項目金額61.7億元——展銷周的成績單令人震撼。而讓記者感受最深的,還是參展品的變化及其彰顯的產業發展戰果。
走進全國農業展覽館一號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主展位,代表黑龍江水平的各大類有機綠色特色農產品的精品都陳列在此。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徐曉偉,指著擺在最頂層的一瓶北大荒酒說,『知道這瓶酒多少錢嗎?5萬多元!30多年的陳釀,賣的就是咱北大荒黑土地的原生態!』他又拿起一瓶精美的有機玉米胚芽油告訴記者說,『這種1昇裝的油,在市場上要賣1000多元1瓶,銷路很好。現在人們在吃的方面越來越捨得投入了。』
從糧油米面到山特飲品,從休閑小食品到健康果品,從酒水肉菜到豆乳制品……記者在展位上看到,我省主要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已經呈現出系列化、精品化、規模化、市場化的顯著特點。比如油品,除了綠色大豆壓榨油、芝麻油,還有米糠油、玉米油、榛仁油、松籽油、亞麻油、紫蘇油、月莧草油,幾乎能榨出來的油都全了;再看果汁飲品,大果沙棘果肉飲料、玉米漿、南瓜飲、藍莓果汁,也是應有盡有;僅一個豆漿粉,就做出了香芋豆漿粉、紅豆豆漿粉、五谷豆漿粉、紅豆小米豆漿粉、中老年、女士專用豆漿粉等20多個品種;山特產品、食用菌變換的花樣更是繁多:醬香松茸、香辣榛蘑,以及元蘑、金針菇、黃蘑等等,各種規格、各種風格的乾品,或醃或鹵的即食食品,健康營養的飲品,直讓人驚嘆原料的豐富多樣、加工的無所不能。
對產品的變化,市場的反應總是最敏銳的。在北京經銷黑龍江綠色特色農產品多年的龍商綠源有機食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康壽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12年前,我省綠色食品第一次在北京專場展銷時,展銷的產品完全可以用『傻大黑粗』來概括,品種少、包裝大,大米還有用麻袋裝的呢。如今產品數量種類多了,包裝精美了,產品的內涵也豐富了很多。我這次主推的三種大米,每市斤的售價分別為100元、10元、3元,說出來你也許不信,這些大米都產自一個地方,那價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差別?關鍵就在於內涵不一樣。3元一斤的就是各家各戶的農民種植的普通水稻,品種不統一,用肥用藥也各不一樣,這種混種混收的水稻,加工出的大米圓粒長粒的混在一起,自然賣不上價格;而100元一斤的就不同了,原料全部來自同一塊地,由農業專家按照有機食品科學種植的,單收單儲單加工,每個環節都非常注重品質和質量,加工出來的水稻粒型完全一致,品質高貴價格自然就高;10元一斤的則介於它們兩者之間,品種是統一的,產量高,成本也就降了下來。這就是現在綠色食品的特點,種植品種、種植方式、生產環境、加工方式甚至品牌包裝等綜合因素構成了產品最終的價格。這三種大米,價格雖然相差很多,但在市場上都很受歡迎,只不過是顧客群不一樣罷了。
同一家企業、同一個展位上價格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大米,將我省綠色食品產品的差異化特點完美地詮釋。正是這種內在品質差異化的新變化,使我省綠色食品更好地滿足了細分多樣的市場需求,並由此使我省綠色特色農產品開始擺脫『叫好不叫座』的被動局面。
展銷周上,銷售明星不斷誕生。產自東北黑蜂保護區的土蜂蜜,最多一天零售額突破10萬元;沒有任何添加劑的藍莓果汁,雖然價格不菲但依舊被搶購一空;單只售價在150元~180元的森林溜達雞,每天都能賣出一兩百只。第一次來京展銷就大獲全勝的哈爾濱冰城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有告訴記者說,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內在品質了。在現場,許多人邊品嘗我們的雞湯,邊細細詢問『森林溜達雞』是怎麼養出來的。當他們知道了我們的養殖場是和8個林業局合作的大森林,放養密度低到每只雞必須有100平方米的領地空間、生長期長達150天卻只喂5公斤飼料時,纔放心地掏出錢來。
從事多年綠色食品開發管理工作的省農委副主任白雪華在接受采訪時說,綠色食品的核心價值是差異化。我省綠色食品正因為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而擁有了不同於國內任何省市的差異化核心價值,這就是我省綠色食品的最大競爭力。多年來我省綠色食品開發雖然整體形勢很好,但卻一直缺乏有實力的大企業、叫得響的大品牌,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差異化的核心價格沒有挖掘好、發揮好。
差異化構成的核心競爭力,正被各參展團領悟並運用。展銷會上,記者看到,各地展團打出的宣傳語,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去大而化之的生態優勢,變成了各地不同的特色;過去一概而論的健康營養,變成了具體的品質特點——
從『牡丹江: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國食用菌之城』,到『雞西:大美興凱湖,悠遠烏蘇裡,神秘珍寶島,多彩大濕地』;從『大慶: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谷子生產基地』,到『伊春:森林食品之都,中國藍莓之鄉』。每個地方都不離生態優勢,每個宣傳語都將當地特色一語中的——在這些變化中,我們依稀看到,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我省綠色食品已經找到了品牌打造與市場拓展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