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兆麟電影院內部設施損毀嚴重 管理部門:叫停破壞性施工
2012-12-20 09:16:48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威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2月20日訊 在哈爾濱市道裡區中央大街與西七道街交口,有一座兆麟電影院(原名巴拉斯電影院),它是中國首批電影院之一。電影的引入,為冰城人增添了不少生活樂趣。時光荏苒,昔日風華絕代的兆麟電影院現在怎麼樣呢?近日,記者與哈市政協委員鄭亞楠一道,探訪了這座電影院。

  兆麟電影院外,工人正在施工。

  施工前的兆麟電影院圖片轉自人生無限的博客

  現狀:內部設施損毀嚴重

  11月30日,記者和鄭亞楠來到道裡區中央大街與西七道街交口的兆麟電影院。與中央大街熱鬧的聖誕氣氛相比,裝修中的兆麟電影院卻頗為冷清。記者在現場看到,一道兩米高的木板牆將施工現場與步行街分隔開。木板牆內,三層高的兆麟電影院被白色保溫板包裹。透過右下角一塊破裂的圍擋,記者看到牆壁是由新的紅磚砌起的。

  沿著木板牆右側一道鐵門,記者和鄭亞楠進到施工現場,三名工人正在做活水泥一類零活。進入一層,樓內施工已接近尾聲,室內空無一人。室內頂部盡是水泥柱、陶粒磚,新修的水泥,左側角落還有一處新修的樓梯。

  鄭亞楠對記者說,“兆麟電影院是典型的歐式風格,外牆上花瓶式欄杆、愛奧尼式柱頭和壁柱以及有窗位無窗口的虛窗設計都是這裡獨特的風格寫照。尤其是室內獨具特色的吊燈座、歐式樓梯和極具歷史感的木質地板也為這座歐式風格的建築增添了異域風情。可今天,這裡卻絲毫看不到曾經的影子。”


  曾經:托人買票場場爆滿

  兆麟電影院當年在哈爾濱歷史上聲名顯赫。鄭亞楠委員說,根據現有資料記載,兆麟電影院1925年由俄國人創辦,原名巴拉斯電影院。幾經變更,1953年4月移交給哈爾濱市文化局,改稱兒童電影院。1960年又與當時的兆麟電影院(今兒童電影院)對調更名,沿用至今。

  今年九十高齡的劉明成老人是位老電影迷,也是兆麟電影院的“鐵杆粉絲”。住在道裡區經緯街附近的他告訴記者,兆麟電影院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聲名顯赫。“我記得,那時來晚了就買不到票。《戰爭與和平》在這裡上映時,584個座位場場爆滿。我們都帶著水壺和面包,捏著托人買來的電影票,鄭重而興致勃勃地趕到電影院。”劉明成說。

  然而,隨著電影行業的蕭條與重新崛起,兆麟電影院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曾在兆麟電影院工作的王女士說,“現在中央大街附近電影院林立,各方面條件比兆麟電影院好多了。沒有觀眾,最後我們只能集體放假了。”停業後的兆麟電影院經歷了眼鏡店、音像店多次專項經營。

  未來:重新修繕期待重生

  “歷史上,哈爾濱給人留下了洋氣的印象,電影院是很有力的證據之一。哈爾濱建城之初不僅有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團、爵士樂團、音樂學校、音樂商店,還有一批電影院。電影是1898年年末歲尾的藝術發明,1905年,俄國隨軍攝影師科勃采夫在中央大街與十二道街交口處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院——法國電影院。而建於1925年的兆麟電影院與20世紀初的哈爾濱其他電影院一起放射出了這個城巿的品味之光。”鄭亞楠說。

  對於兆麟電影院破壞性施工的情況,記者聯系到哈市文物管理站。該站管理部主任賈英哲告訴記者,“此前的違規施工導致兆麟電影院損毀嚴重。目前,該項目已經哈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審批通過,由具有文物保護工程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設計院負責修繕設計,在哈市文化局的監督下,對兆麟電影院進行修繕。”此次修繕將對現存部分外牆面原樣保留,局部破壞處做修補,在保留原兆麟電影院現有的“真實性”外部形態基礎上,體現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兆麟電影院原有布局、陳設承載著珍貴的歷史信息,這種破壞行為是在割掉歷史。洋氣總是和時髦、新銳、創造連在一起的。兆麟電影院曾與電影如此同呼吸,它帶領著這個城市的觀影人無數次進入人類的夢鄉;它給予這個城市的眼界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絕倫的紀實電影。我期待著兆麟電影院重新煥發生機。”鄭亞楠如是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