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21日訊 暫住哈市的無業人員李蘭(化名)在網上認識了熱心健談的黑河市女醫生王月(化名),隨著兩人友誼的進展,兒女也相識相戀,兩人成了准“親家”。因為懷疑王月和自己老公有染,李蘭以幫著一對兒女開網吧和辦工作的名義,兩年時間騙了准“親家”王月36萬元。17日,哈市道裡公安分局刑偵一大隊四中隊民警將李蘭抓獲。

案情看點:
人物:無業女醫生
相識:網上聊天
案由:猜忌和嫉妒之心
“損”友指數:★★★★
事件回放
不顧“親家”關系騙36萬一件事沒辦
2009年初,李蘭閑在家,在網上認識了同齡人王月,王月是黑河市某農村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兩人相談甚歡,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李蘭本來家住富錦,因為剛滿20歲的兒子在哈打工,就和提前辦理了退休的丈夫蘇羽(化名)一起到哈市租房子住,方便照顧兒子。認識了王月後,得知王月也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年齡差不多,也在哈市打工,李蘭和王月就商量著牽線,讓兩個年輕人在哈市見面認識了。不久,李蘭的兒子和王月的女兒就正式確定了戀愛關系,兩家的關系更親,來往也密切起來。
有一次,李蘭急著用錢,借了王月1000元,王月就以轉賬的形式把錢轉入李蘭丈夫蘇羽的卡上。到了2010年,李蘭慢慢發現好友兼准“親家”王月和丈夫蘇羽的聯系緊密起來,兩人常常通電話,王月經常來哈“串門”,一次還被自己撞見兩人單獨在屋裡。李蘭起了疑心,懷疑王月和丈夫有染,一時起了猜忌和嫉妒之心。同時,王月的經濟條件不錯,而李蘭沒有工作,她就想從王月的手中弄點錢。第一次,她以給兩個孩子開網吧為由,向王月要20萬。此後,又稱公婆有病,向王月“借”了1萬元。後來,她又稱要給兒子和王月的女兒辦工作,要將這兩個孩子一起辦到外縣交警隊,又要了15萬。兩年間,李蘭陸續從王月手中要來36萬,可一件事也沒辦。
期間,王月多次追問,李蘭以各種理由搪塞,兩家關系慢慢變僵。今年6月,兩個年輕人因為父母關系惡化等種種原因也選擇了分手。到了12月5日,李蘭躲得無影無蹤,一直聯系不上李蘭的王月發現被騙了,她無奈之下向哈市警方報了案。
17日,哈市道裡公安分局刑偵一大隊四中隊偵查員民警在民安三道街一小區,將李蘭在其租住的房屋內抓獲。目前,李蘭已被移交黑河警方,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當事者說
被騙人:沒想到她能拿孩子的事騙我
王月說,女兒和李蘭的孩子談戀愛,兩家就算是“親家”,怎麼可能不信任對方?因為是給孩子辦工作、開網吧,所以王月對准“親家”李蘭說的每一件事情都深信不疑。就這樣,一心為了能給孩子找個好出路,王月陸陸續續給了她36萬元,哪能想到全都打了水漂。
行騙人:騙了“親家”很後悔
43歲的李蘭被抓後對偵查員魏鑫說:“當時我很缺錢,就想手頭寬裕點,管她要來的錢都用來租房子,買冰箱、彩電,添置家用了……”李蘭承認,她很後悔,贓款均被揮霍。後來,兩個孩子也分手了,她覺得對不起兒子,也害怕王月老管她要錢,就關掉了手機,躲著她。
警方析案
“熟人”要錢辦事要提高警惕
據負責此案的中隊長王顯輝向記者分析:“偵破該案過程中發現,嫌疑人的詐騙動機單純,手法也極其簡單。但是就是這樣簡單拙劣的騙術,也能騙來36萬元巨款,其實就因為一個‘熟’字。因為熟悉纔容易相信對方,因為熟悉纔掉以輕心,不會深究對方所言真假,結果因輕信而上當。”
在此,警方提醒,在當今社會裡,殺“熟”行騙最容易,辦工作詐騙手法最多見,應該長存謹慎之心,即使是熟人辦事也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