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5日訊 水變清、天更藍,綠色正在城市擴張、在鄉村蔓延……一系列以『綠』為底色的生態工程建設正在雞西如火如荼地進行,『人、城市與自然和諧』的具有豐富生態文化內涵的宜居城市正在形成。
近日,記者來到雞西市梨樹區鹼場村農民張殿春家。和城裡人一樣他家用上了室內衛生間,上下排水設施齊備,室內環境整潔清新;不同的是,他家還有一套家庭生態小循環系統——用種植業提供飼料發展養殖業,禽畜糞便為生產沼氣提供原料,沼氣做飯燒水取暖,沼渣、沼液用於種植有機農產品,形成了穩定高效的生態農業循環系統。張殿春說:『建設這樣一個小循環系統,大約投入1萬元,個人出3000元,其餘部分享受政府補貼。』今年,雞西的三縣(市)、六區已有12個村推廣示范家庭生態小循環系統,受益農戶近千戶。
去年9月,中國·雞西綠色發展研討會打出綠色發展大旗,提出要為子孫後代留有餘地的發展,即:堅持綠色發展。雞西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進一步理清了綠色發展的思路,明確提出『一杆大旗、兩個目標、六個毫不動搖、六大建設』的發展戰略。『一杆大旗』,就是高舉綠色發展大旗。既要發展速度,又要發展質量和效益;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既要照顧當代,也要照顧後代。『兩個目標』,一個是建設中國北方的綠色礦區、生態城市、宜居家園,這是全市200萬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另一個就是把雞西建設成為黑龍江東部地區中心城市,這是雞西站在全省發展的大格局下審視實際、照准定位的戰略選擇。堅持綠色發展被雞西市委列入『六個毫不動搖』之一,生態建設也出現在『六大建設』之列。在生態建設方面,著力實施五大工程,即保護興凱湖、治理穆棱河、開展退耕還林、推進城市綠化、整治環境污染。
『清零』環保舊賬,『美麗規劃』先行。今年雞西成功爭取到國家對松花江流域治理的政策支持,投資總額達9.98億元的5類27個項目中,將獲得國家資金支持4.18億元。聘請專家編制規劃穆棱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項目207個,對進展緩慢的縣(市)區實施『約談』和『區域限批』。將解決興凱湖污染問題成功上昇到國家戰略層面,《興凱湖國家生態良好湖泊保護實施方案》已通過環保部、財政部組織的專家初次評審,財政部提前下達2013年度興凱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4000萬元,標志著興凱湖已正式納入國家生態良好湖泊保護規劃。
今年建成佔地面積60.5公頃的水上公園,作為穆棱河綜合治理改造項目之一,集生態農業、垂釣休閑、戲水天地等功能於一體,為市民帶來『美麗心情』。明春,雞冠山也將退耕還林,建成展現雞西地域文化特色的雞冠山公園。
提高項目准入『門檻兒』,一批涉及新材料、新醫藥、煤焦電化工、機械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多個產業的環保型項目成為『新寵』,先後在該市『落地開花』。
雞東縣煤焦電化循環工業園區按照『一區多園』模式,設立無煙煤深加工、煤焦電化、PVC樹脂、煤化工4個特色產業園,污水處理廠隨之跟進建成。寶鑫節能環保碳化硅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利用自主研發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新上的4萬噸新工藝碳化硅項目,產品銷往國外,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上繳稅金6000多萬元,利用煤矸石燃燒餘熱發電供生產需要,每年『吃』進幾百萬噸煤矸石,『吐』出的灰渣制作燒結磚達幾億塊,過去被當做『垃圾』、『廢物』的煤矸石被徹底『吃乾榨淨』。
全市聘請近700名環保義務監督員,渾水、黑煙稍有露頭,就會被逮住,對減排不達標的企業實施『排污費加倍、取消三年內環保專項資金支持』的處罰;對政府部門不能完成減排任務的,對領導追責並取消評優資格。
告別『黑色發展』,減害增綠,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從城市到鄉村,從工業到農業,從生產到消費,雞西市處處體現著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