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7日訊 對於一家一期工程日產量就能達到15萬片全瓷連鎖瓦的陶瓷生產企業來說,能否將產品及時運送出去是企業投資人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選擇在林口縣投資陶瓷生產項目時,一家企業曾因林口縣位置較為偏遠、城區內交通不夠發達而產生過這樣的顧慮。
然而,企業投資者還沒有來得及為產品運送不出去而煩心,隨著該陶瓷生產項目一期工程的投產,林口縣政府為進一步解決振西工業園區交通壓力問題,投資4000萬元的外環路拓寬改造項目就宣告竣工通車了。不論是行駛在這條長5000米,寬30米的外環路上,還是出城向北將產品運送到雞西、七臺河,向西經由哈爾濱運送到全國各地,向南運到牡丹江,都可確保一路暢通。即使進入天寒地凍的12月,我們仍能看見運送該企業產品的車輛在路上行駛。
在牡丹江所屬的幾個縣(市)中,林口縣實力偏弱,位置也較為偏遠。但林口人在建設“實力林口”的過程中,卻沒有局限於在牡丹江地區發展,而是把目光瞄准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層面上。通過調查,他們發現,林口縣處於我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兩大板塊的核心連接區,北通七臺河、雞西,南接牡丹江周邊地區,西連哈爾濱,是全國百個礦產資源大縣之一,石墨、碳酸鈣、原煤、鐵礦、高嶺土等資源儲量豐富,具有較強的後發優勢,園區建設前景廣闊。
通過多方爭取,去年12月24日,省政府批准林口縣在原有城東工業園的基礎上,選址重建林口經濟開發區。由於經過詳細調查論證,所以,林口縣采取了“一區三園”的園區錯位發展模式,園區建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速度。
對於老園區——振東工業園,林口人根據其下風下水的特點,保留了原來的產業定位,仍以重工業為主。
對於重點開發的振西工業園,林口縣將其定位為新型材料產業園,依托儲量豐富的方解石資源,重點發展碳酸鈣產業,實現碳酸鈣產業集約化發展,提高產業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為了使該產業園盡快有產業項目入駐,林口縣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他們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大打資源牌、鄉情牌,縣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長三角”、“珠三角”、俄羅斯等地進行招商;另一方面,他們加緊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去年一冬時間,林口人將振西工業園扣上“大棚”,點上炭火,使上噴燈,完成了包括雨污分離、供熱管道和輸變電線路鋪設在內的3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鋪設了2.7公裡園區道路、7萬平方米人行道,建設了3座變電所,17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開春後就已投入使用。通過這種突破常規的做法,從今年年初開始,已陸續有恆輝陶瓷、隆盛鈣業、豐源輕鈣、通源清潔能源、匯鑫有色金屬加工、浩晟食品加工12家企業進駐振西工業園。
在這兩大園區的基礎上,林口縣還規劃了第三個園區——柳樹工業園。與前兩個園區不同的是,林口人對這片起步區1平方公裡、規劃區4平方公裡,遠景建設20平方公裡的新園區又有了新的“打法”。他們根據發達地區企業人工貴、地價貴、能源貴的特點,將柳樹工業園定位在建設發達地區企業的“飛地”上,與“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積極對接,通過政府主導、商會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承接發達地區企業進入工業園,用少量的投入迅速形成財力。
在建設“實力林口”進程中,圍繞“園區建設攻堅年”活動,林口縣僅僅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工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
隨著各項工作的強力推進,省級林口經濟開發區正在按照“一年大變樣、三年成規模、五年創一流”的目標全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