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重振雄風正當時————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調查報告
2012-12-28 09:05: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

  數據來源:相關年度《黑龍江統計年鑒》,2012年數據為預計數

  黑龍江日報12月28日訊 在共和國發展史上,黑龍江省曾擁有耕地數量、石油產量、森林面積和糧食產量居於全國第一的地位。作為共和國的“長子”,曾經創造過經濟總量居於全國前五的輝煌。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較長時期,黑龍江省負重前行,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的五年間,新一屆省委班子大興調查之風,果斷確立了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的總體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和幸福“五個龍江”建設的宏偉目標,重點發展面向未來、富民強省的“十大重點產業”,助推黑龍江省闖出了一條具有北疆優勢特色、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新路。黑龍江省這塊富饒大美的神奇土地,開始步入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的“快車道”。

2002~2012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 (單位:元)

2002~2012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 (單位:億斤)

  十大亮點

  近十年,特別是2008年中央確定新的黑龍江省委班子後的五年間,省委在深入調查基礎上,確立了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的總體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和幸福“五個龍江”建設的宏偉目標,重點發展面向未來、富民強省的“十大重點產業”,助推黑龍江省闖出了一條具有北疆優勢特色、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新路,開始步入了重振雄風的“快車道”,呈現出“十超”全國平均水平的諸多亮點。

  亮點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GDP可達1.4萬億元以上,將比2002年(3637億元)增加3倍,比2007年(7104億元)增加一倍,基本做到了“五年翻一番、十年翻兩番”。在世界經濟增幅下滑、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黑龍江省GDP增幅仍將達到10%以上,連續五年平均增幅達到12%左右,高於全國GDP增幅兩個百分點以上。在全省石油、煤炭、森工三大行業處於資源衰減、產量只減不增的困難情況下,能夠逆轉黑龍江省經濟結構中“死面多”、“活面少”和所有制結構上“國有多”、“非公少”的被動局面,實現較快增長實屬不易,能夠扭轉黑龍江省經濟增速長期滯後的被動局面更是彌足珍貴。

  亮點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將由2002年的1055億元增加到近萬億元,增加9倍(比2007年增長3倍),將明顯高於同期全國0.4倍。特別是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將由2864億元增加到近萬億元,五年年均遞增30%(增長3.5倍),超過全國同期年均增幅近10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同期增長(預計2.7倍)0.8倍,躋身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最快省份行列。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將分別由十年和五年前的22位和20位提昇到18位。這說明實施跨越趕超、投資帶動戰略大見成效,對於黑龍江省發展至關重要。

  亮點三:產業結構昇級速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的經濟結構將發生喜人變化,同2002年相比,輕工業增加值、制造業增加值和新興產業增加值將分別由不足14%、30%和5%增加到26%、42%和12%以上;同2007年相比,分別增加14個、22個和6個百分點以上。尤其是資源城市的非煤、非林和非油產業比重將分別由30%、32%和15%提高到70%、80%和55%左右;全省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將由32.4%提昇到36.5%。這表明黑龍江省的產業結構實現了戰略昇級。輕工業、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的大幅提昇,代表了黑龍江省產業發展的前進方向,體現了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後發優勢。特別是資源城市的替代產業異軍突起,明顯破解了黑龍江省長期受制於資源衰退的低效益、低增長的結構性矛盾,標志著黑龍江省已經開始擺脫“資源依賴癥”的束縛,經濟已經步入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健康軌道。

  亮點四:糧食總產量的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將由2002年的588億斤增加到1250億斤,十年翻了一番,糧食產量佔據全國1/10以上,全省糧食增產近660億斤,佔全國同期增產(2600億斤)約1/4,高於全國同期糧食總產增幅70%。其中近五年,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就增加450多億斤,平均每年增產90億斤(預計2012年當年增產超百億斤),既創造中國之最,也堪稱世界奇跡。黑龍江省2012年的糧食產量,可以供養中國1/10的人口——1.34億人,一年可調出省外的糧食能夠供養中國一億人口,這標志著黑龍江省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大糧倉”、最可信賴的“中國糧食戰略後備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獨一無二的重大貢獻。


2002~2012年黑龍江省高速公路裡程 (單位:公裡)

  亮點五:森林蓄積總量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森林蓄積總量可增加到17億立方米以上,相當於十年中主動減產少消耗森林資源、新增森林蓄積量達到3億立方米,黑龍江省森林蓄積總量由佔全國11%提昇到12%。按國際慣例和中國林業科學院的計算方法,黑龍江省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淨化環境與生物保護等6個方面公益效能的生態服務總值至少應為1.2萬億元,森林年創綠色GDP與黑龍江省創造的物質GDP基本等量齊觀,其中近五年森林蓄積量增加近兩億立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1倍),標志著黑龍江省森林資源10年前處於衰減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也意味著黑龍江省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亮點六:高速公路建設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可達4300公裡以上,比2002年(413公裡)增長10倍,高於全國同期增幅近3倍。其中近五年建成高速公路約3300公裡,相當於過去20多年高速公路建設的3倍。由此改寫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建設相對落後的局面——由全國下游水平躍居上游水平:使地域遼闊、資源富集的黑龍江省基本上做到了“朝發夕至”,成倍縮短了地區的“距離”,有效擴大了經濟發展的“半徑”,基本打通了制約跨越發展的“瓶頸”,初步消除了流通不暢的“梗阻”,顯著改善了經濟發展的“環境”。這為黑龍江省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向國家提供更多用得上、靠得住、離不開的戰略資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亮點七:非公經濟發展提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非公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比2002年(29%)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高於全國同期比重提高幅度約20個百分點。這既表明了最早進入、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的黑龍江省市場化程度明顯提昇,非公經濟在過去十年尤其是近五年間有了長足的進步,所有制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有了歷史性的改進,也說明黑龍江省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之大,明顯超過了全國同期所有制結構的調整。這對以往國有經濟比重最大的黑龍江省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調整,大力發展非公經濟不僅有效增強了經濟的內生活力,大幅提昇了跨越發展的動力,也明顯提昇了經濟面向市場的能力。

  亮點八:經濟外向程度擴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預計到2012年末,黑龍江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將達到400億美元,比2002年(43億美元)多近10倍,經濟外向度也將由不足10%提高到約20%,提昇幅度高於全國同期(43%提昇到47%)6個百分點。尤其是2012年黑龍江省的對俄貿易將由2002年的23億美元增加到200億美元以上,佔全國對俄貿易總額(2012年預計900億美元)的1/5以上,將繼續成為中國對俄貿易的第一大省,沿邊開放的第一大省。這不僅標志著黑龍江省作為國家對俄開放的“橋頭堡”、“樞紐站”戰略地位明顯提昇,作為國家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地位明顯提昇,作為國家戰略資源保障區域的優勢地位明顯提昇,也體現了黑龍江省連續五年推進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出口加工區”大見成效,黑龍江省以大開放帶動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亮點九:城鄉住房建設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由於黑龍江省果斷決策、積極爭取把國家原本僅在煤礦城市實施的棚戶區改造補貼政策擴大到森工和農墾兩條戰線,舉全省之力連續三年實施約佔全國1/10的保障房和棚戶區、泥草房改建會戰(2007年底統計,尚有“三棚一草”2.43億平方米),2008年以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與泥草房、棚戶區改造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3000億元,新建住房超過2億平方米,預計到2012年底,將有1000多萬人口——400多萬戶城鄉居民住上設計合理、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的房屋,實現幾代人破房換好房、舊房換新房、小房換大房的夙願。預計到2012年底,全省城鄉人均居住面積將由2002年的18.8和19.3平方米增加到27.5和26平方米,增幅明顯高於全國同期。尤其是墾區、林區經過三年會戰,住房建設相當於過去的60年,城鎮化水平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一舉超過了全國發達地區,從而使地處北緯43o—53o高寒地區的黑龍江人感受到了黨和政府“暖心工程”的光和熱。

  亮點十: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長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由於中央政策好,全省人努力,加之天幫忙,特別是黑龍江省秉承“顧全大局、多做貢獻”的優良傳統,牢記胡錦濤同志關於“真正使黑龍江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為國家可靠的大糧倉”的期望,以及溫家寶同志關於“全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的囑托,堅持以國家和全局利益為重,科技興農、政策惠農、投資強農多措並舉,推動了全省農業超常發展,支持了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預計2012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將由2002年的2405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實現絕對額增加2.6倍,高於全國同期增幅30%,絕對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00元左右,預示著農民收入率先達到了全國發達地區的水平。特別重要的是農業發展不再成為經濟增長的“包袱”,而是成為黑龍江省加快發展的一大財富。近10年間黑龍江省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由2002年的11.5%提昇到2012年的13.5%,呈現出農業持續性大發展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堪稱奇跡。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預計2012年黑龍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7萬元和9000元,城鄉差距不足2︰1,比全國(3.3︰1)低1.3倍,堪稱中國縮小城鄉差別的“排頭兵”。


  六大舉措

  黑龍江省來之不易的加快崛起,值得期待的重振雄風,創造了令人振奮的發展奇跡,積累了彌足珍貴的寶貴經驗。

  龍江大地糧食豐收。

  1、高謀遠略,闖出了一條符合省情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

  2008年以來,新一屆省委適時理清了黑龍江省科學發展的創新思路,鮮明提出並成功推進了“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的戰略舉措,著力發展“十大重點產業”,闖出了一條符合省情實際、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超前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奠定了龍江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挺起了龍江崛起的脊梁支柱,增添了龍江發展的強勁動力,體現了黑龍江省科學發展戰略的與時俱進與改革創新。實踐證明,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已經成為引領黑龍江省科學發展的一面“鮮紅旗幟”,驅動黑龍江省跨越發展的一組“強大引擎”。沿著這條科學發展的道路走下去,在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和幸福龍江上就一定能夠實現新的歷史跨越。

  2、果斷決策,找到了破解體制性矛盾的條塊共贏之路

  實現了“四超四帶”:一是超常發展大農墾帶動全省大發展。不僅強力推進“墾地”共建,支持墾區帶動地方城鎮化,還通過助推代耕、代種和代收“三代”等形式,讓農墾富餘的大農機、大科技找到了在四倍於“主體墾區”——全省農村“影子墾區”1.6億畝田野上發揮威力的“巨大舞臺”。由此黑龍江墾區自身也得到了更大發展,預計2012年北大荒集團糧食產量(437億斤)相當於一個中上等的省份,營業收入(1300億元)有望實現躋身世界500強的大跨越。二是超常發展大森工帶動全省大發展。近五年黑龍江省配套加國家投入約百億元資金,重點支持森工林區城鎮化建設,帶動了大規模的生態移民,加之投資數百億元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每年因此淨增森林蓄積量約4000萬立方米,帶動了森工林區由“一木擎天”到“多業並舉”的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實現了非林非木產業“成為主角”的華麗轉身。三是超常發展大旅游帶動全省大發展。預計2012年底,黑龍江省旅游總收入將由2007年的429億元提昇到1300億元左右,有效地推動了全省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四是超常發展大交通帶動全省大發展。近五年間,黑龍江省拿出超千億元資金發展大交通,根本改變了高速公路裡程過少、鐵路民航建設嚴重滯後的被動局面,由此帶動了經濟發展環境的明顯改善。“四超四帶”有效突破了黑龍江省歷史上長期條塊分割的“藩籬壁壘”,成功調動了條塊共建、合作共贏的積極性,強力助推了領先領跑黑龍江省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典型示范效應和全面帶動作用。

  3、精心謀劃,推進了發揮地緣優勢的城市化引領之路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注重立足發揮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四大城市(簡稱“四城”)同居一條“黃金”產業帶、交通帶、經濟帶上的“地緣優勢”,把全省經濟跨越發展的基點放在重點打造四大中心城市上,通過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著力布局“十大重點產業”項目向“四城”集聚,立足全省遴選優秀乾部到“四城”任職,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向“四城”傾斜,以及省市共建中心城市、聯合打造旅游名鎮為“四城”添彩等重大舉措,有效提昇了“四城”加快“龍脈崛起”的速度。2012年同2007年相比,“四城”GDP將由4200多億元提昇到1.1萬億元以上,佔全省GDP的比重由不足74%提高到80%以上。“四城”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將分別提高2、3、1和2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74%提高到80%左右。這些數據表明,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抓“黃金產業帶”崛起、實施中心城市帶動的決策已經大見成效,強勁支橕了全省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4、靠大聯強,開闢了實現資源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之路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著眼於中央企業大省的省情實際,立足於吸引更多央企參與做優做大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份額,針對以往央企投資不足、發展不快的突出問題,黑龍江省大手筆籌謀強化省部合作,強力吸引央企投資,先後多次走出去、請進來,與“央企”協商共謀合作發展大計。2010、2011兩年簽約中央企業在黑龍江省投資總額突破5000億元。這比央企近10年在黑龍江省實際投資總額還多2000多億元。隨著央企承諾投資加快落實到位,已經為資源優勢明顯、工業基礎堅實、能源供給充裕、地緣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較高、生態環境良好的黑龍江省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動力。黑龍江省這塊科學發展的“熱土”,正在同擁有數十萬億元資產的央企更多“聯姻”,連臺上演更多特大型企業投資發展的“大戲”,初步形成了省部合作發展、央地互利共贏的嶄新格局,有效助力助推黑龍江省經濟發展躍上新的臺階。

  5、文化助推,打開了提昇文化底蘊內涵的創意創新之路

  其主要標志:既在於近五年省委精心組織文化發展的大調研、大落實——果斷決策推出全省文化大發展的實施意見,也在於全省僅財政性文化事業費投入超過以往10年總和,全省文化產業發展風生水起;既在於近五年文化產業成為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也在於找到了支橕全省文化大發展的戰略支點——闖出了用城市大開發帶動文化大發展的新鮮路徑;既在於各級領導已經充分認識黑龍江是文化資源富集之省,也在於全省上下都致力於作好建設邊疆文化強省的宏大文章——彰顯了文化發展大手筆、大項目的紛呈亮點;既在於文化產業大發展的主體前臺“有聲有色”,也在於支橕文化產業發展的大戲幕後“緊鑼密鼓”——旨在深度挖掘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的系統研究工程已正式啟動。預計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由2007年的1.5%提昇到2.8%,標志著黑龍江省文化發展開始跨入發展的最好時期,也預示著文化發展與經濟運行出現了良性互動的嶄新格局。

  6、以德為先,走出了用理論、精神和事業造就乾部之路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突出了“四個注重”:一是注重用科學理論武裝乾部。主要領導帶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親自提議舉辦“龍江發展講壇”,帶頭為全省黨員乾部作了多場專題報告,提高了各級乾部推進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增強了轉作風、抓實乾的主動性。二是注重用優秀精神激勵乾部。既大力弘揚黑龍江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又深入開展“創業、創新、創優”的實踐活動,激勵黑龍江人不斷攀登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臺階。三是注重用偉大實踐鍛造乾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特別注重在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跨越發展的工作中鍛煉乾部,在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的先進地區發現乾部,在“創業、創新、創優”的偉大實踐中選拔乾部,鍛造成長並及時起用了大批優秀乾部去創造科學發展的更大業績。四是注重用率先垂范引領乾部。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帶頭轉變作風、真抓實乾,帶頭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也由此帶出了一批奮發進取的優秀乾部,闖出了一條更加符合省情實際的科學發展新路。

  黑龍江省發生的巨大變化,是科學發展觀植根黑土地帶來的根本性變化,黑龍江省經濟的重新崛起,是實體經濟的戰略性崛起。它預示著黑龍江省這個共和國版圖上酷似天鵝的省份,必將在已經闖出符合省情實際與科學發展要求的廣闊天地裡展翅騰飛,在黨的十八大精神引領下重振雄風。 (課題組長:曲偉;成員:朱宇、王愛麗、王剛、劉偉東)(原載於2012年12月25日《光明日報》第15版)

首頁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