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8日訊 節水增糧行動啟動實施一年,已建成節水灌溉工程在我省今年的糧食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抗春旱、保全苗,實現了『提高保苗株數、提高糧食品質、提高糧食產量,降低灌溉費用』之功效,成為促進農民增收新亮點。
2011年底,國家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聯合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啟動『節水增糧行動』,計劃2012~2015年四年時間,國家投資380億元,支持東北四省區新建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800萬畝。國家落實給我省的任務是1500萬畝,佔東北四省區總任務量的40%,為四省區最多。1500萬畝建設任務中,水利部門負責實施1000萬畝,農業開發部門負責實施350萬畝,農墾系統負責實施150萬畝。主要建設中心支軸式噴灌(大型)工程600萬畝,卷盤式噴灌(中型)工程290萬畝,管道式移動式噴灌(小型)工程276.3萬畝,膜下滴灌(微灌)工程260萬畝和水田節水灌溉工程73.7萬畝。
經一年施工建設,已經建成的節水灌溉工程投入運營並發揮顯著功效。水務部門建成的238萬畝工程面積,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旱區,絕大部分工程在今年抗春旱、保全苗中投入使用,特別是安達、林甸、克山、杜蒙、甘南、龍江等地的節水增糧工程在消除階段旱情、保障糧食增產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9月,省水利廳在安達、肇東、林甸、肇源、甘南、克山等地對項目區作物產量進行了測定,節水增糧建設主要取得四個方面成效。一是提高了保苗株數。經『節水增糧』工程適時、適量灌溉的玉米畝保苗株數都在3870株以上,其中安達市昇平鎮地塊畝最高保苗株數達到4360株,而項目區外未經灌溉的農田畝保苗最高達到3200株。『節水增糧』工程灌溉的地塊畝平均保苗株數要比未灌溉地塊畝平均保苗株數多1000株以上,為糧食增產提供了先決條件。二是提高了糧食品質。經『節水增糧』工程適時、適量灌溉的作物果實品質顯著優於未灌溉作物。以玉米為例,經灌溉的玉米自然含水率一般為24%~26%,未灌溉的玉米自然含水率一般為26%~33%,並且經灌溉的玉米成色、出米率都好於未灌溉玉米,在糧食出售時節,經灌溉的玉米要比未灌溉的玉米每斤至少高出5分錢。三是提高了糧食產量。以14%的國際標准安全含水率折算玉米產量,經灌溉玉米平均畝產量超過1800斤,畝均增產600斤,增產幅度達到60%。尤其經過大型噴灌設施灌溉過的馬鈴薯,畝產高達7541斤,比未灌溉的畝增產4656斤,增產幅度高達162.9%。並且節水灌溉模式可做到適時適量供水,比傳統粗放灌溉畝節水近四分之一。據此推測,全省1500萬畝建設任務全部發揮效益後,年將增產糧食100多億斤、促農民增收100多億元、比常規灌溉節水10億多立方米。四是降低了灌溉費用。調研統計,以電力作動力的節水增糧工程,畝一次灌水所需動力費用在2元左右,較柴油發電機作動力灌溉畝一次可節省費用8元以上,並且在省工、節時方面更顯著優於傳統灌溉模式,粗略估計僅為傳統灌溉工時量的十分之一或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