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0日訊 2012年,哈爾濱市上下通過實施“民生優先”戰略,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使“幸福哈爾濱”成為回蕩時代的主旋律。
這一年,哈爾濱市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連續五年快於城鎮居民;
這一年,哈爾濱市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萬餘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這一年,全市竣工各類保障房5萬餘套,1.6萬戶群眾享受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住房補貼。超額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6萬多戶農民喜遷新居……
目標引領發展,發展堅定信念。
建設幸福哈爾濱,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經濟增長的根本目的、最終指向、評判標准、內在動力都是社會幸福的提昇。
全會報告指出,2013年,哈爾濱市將進一步“著力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建設邁上新臺階”。
建設幸福哈爾濱,就是要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報告提出“繼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努力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水平”……這些切實的舉措道出了百姓渴盼的心聲和願望,讓“幸福哈爾濱”成為實實在在的發展目標。
彩繪2012
成就盤點
“民生賬單”可圈可點
2012年,哈爾濱市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同比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443元,同比增長19.1%。
——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12萬餘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3%以內,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創建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70所,新建擴建公辦幼兒園79所,資助貧困學生6.6萬名,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
——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成10所縣(市)醫院的昇級改造,雙城、五常、延壽等8所縣(市)醫院通過二甲醫院以上評審,群眾看病負擔減輕,就醫條件改善。
——將符合條件的“農林四場”職工全部納入養老保險統籌范圍,國有、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醫保統籌范圍,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各類社會保險待遇穩步提高。
——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竣工各類保障房5萬餘套,1.6萬戶群眾享受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住房補貼;超額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6萬多戶農民喜遷新居。
——哈大高鐵投入運營,地鐵1號線通車在即。更新600臺大容量新型公交車,完善首末站等公交基礎設施,成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首批創建城市。
——啟動實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基工程”,湧現出道裡區“中心社區”、五常市“1+3+N”綜合服務管理模式、通河縣“包村駐村”和延壽縣“大調解”等一批創新經驗。
——深入推進平安哈爾濱建設,刑事、治安案件發案量和火災、交通事故量大幅降低。
——源頭治理信訪案件水平顯著提高,西泉眼水庫返遷移民安置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及時妥善處置“8·14”遼陽街路面塌陷事故、“8·24”道路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輿論事件。
大事回放
全市保障房竣工51557套
2012年,哈爾濱市保障房建設超額完成目標。保障房開工38964套,超額完成6.6%。保障房竣工51557套,其中六區棚改17000套,公租房2046套,廉租房3300套,經適房3500套。呼蘭、阿城區和十縣(市)竣工25072套。國有工礦棚戶區竣工639套。為1.6萬戶群眾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和經濟適用住房補貼。
哈大高鐵穿起“東北同城”
12月1日上午9時,隨著哈爾濱西至大連北D502次CRH380B型高速動車組列車平穩駛離哈爾濱西站,世界上第一條穿越高寒地區、跨越東北三省的高速鐵路——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是我國“四縱四橫”快速鐵路網京哈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貫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全線共設哈爾濱西站、雙城北站、長春站、大連北站等23個車站,營業裡程921公裡,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時速350公裡列車開行需求,初期運營時速300公裡。哈大高鐵於2007年8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9月全線聯調聯試完成,10月8日開始試運行,11月26日10時起開始發售車票。
“公交都市”扮靚冰城交通
2012年,哈爾濱市推進“公交都市”建設,提高公交服務能力。開展了申報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創建城市工作並取得成功。更新600臺大容量新型公交車,新建、改造、分設200座公交站臺,新建200處出租車乘降點,啟動20處公交首末站、3處公交換乘樞紐站建設、3處綜合樞紐站建設。按照集約利用土地原則建設公交地下停車庫,開發地下車庫8.6萬平方米,今年一年公交車入庫量超過建國63年總和。
哈爾濱市還進一步優化公交線網,調整、延伸公交線路9條,加快發展智能公交,選取4條公交線路作為智能公交示范線路並同步推進電子站牌建設,在300臺公交車上安裝了用於公交專用道監控的電子抓拍設備。
運筆2013
報告實錄
著力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建設邁上新臺階。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
發展前瞻
明年辦首屆創業博覽會
報告指出,2013年,哈爾濱市將繼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堅持以發展經濟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針對高層次人纔、自主擇業轉業軍官、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農民等群體開展創業就業工程,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積極開展各類就業援助活動,加大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精心辦好首屆哈爾濱創業博覽會,打造哈爾濱市就業服務品牌,擴大影響力和輻射面。
——穩步推進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
——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做好保障房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5萬套,民生尚都、陶瓷小區、征儀小區等示范小區全部建成入住,加大農村地區泥草房改造力度,切實解決好困難群體住房問題。
——加強物業管理,加快實施老舊住宅整治、閑置鍋爐房改造、住宅小區環境治理等惠民工程,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冰城願景
外來工子女全入公辦校
報告指出,2013年,哈爾濱市將努力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百所素質教育特色示范學校建設,首批重點打造20所特色學校。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城鎮、城區薄弱學校以及困難群體傾斜,妥善安置6萬餘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部就讀公辦學校。
——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加快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建設。
——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市兩級醫療衛生服務格局和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把流動人口納入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城鄉居民。
——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確保農民參合率穩定在99%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
——完善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社保覆蓋面,穩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確保基金安全。
——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一批區、縣(市)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
城建點睛
地鐵明年下半年投入營運
報告指出,2013年,哈爾濱市將不斷提高城鄉建設和管理水平。
——完善城鄉綜合交通規劃,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繼續加大車輛更新和公交場站建設力度,合理調整公交線路,優化公交網絡;繼續推進地鐵工程建設,保證地鐵一號線2013年下半年投入營運;完善哈西客站客運交通樞紐工程,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隙鏈接,打造“公交都市”。
——加快城市主乾道的網絡建設,系統實施百項道路交通工程,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加快形成新老城區貫通、內外銜接順暢、主次乾道互補、動靜交通結合的現代化立體交通格局。
——繼續推動農村公路建設,打通斷頭路,建好路網連通路,建設輻射自然村、屯的客運網絡。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源網規劃,統籌推進供水、排水、供熱、電力、燃氣等公共源網設施建設,加大老城區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加強城市拓展區、新興經濟區源網擴容發展、配套延伸,完善城市源網地理信息系統,提昇源網設施建設運行管理水平。
——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大路橋維修養護、街路清掃保潔力度,提高城區燈飾亮化景觀效果,完成“數字城管”昇級改造。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統籌協調體制,按照現代化、法治化、精細化、長效化標准,構建大城管格局。
施政亮點
鼓勵社會組織開展公共服務
報告指出,2013年,哈爾濱市將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深入實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基工程”,完善落實聯系群眾工作制度,推行和創新綜合服務管理模式,健全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增強城鄉社區服務管理功能。
——加大對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力度,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機制,鼓勵社會組織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和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加強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和虛擬社會管理服務。
——構建全市社會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健全維護群眾權益體系,暢通群眾訴求表達通道,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責任制,完善“大調解”等矛盾調處機制,強化基層源頭治理、未訪化解、初訪調處的責任和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堅持主動防控與應急處置相結合,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重點抓好交通、消防、生產和食品藥品等方面安全工作。
——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創建“平安哈爾濱”,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