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新興區:農業經濟彰顯現代活力
2012-12-31 10:16:23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臧世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1日訊 2012年,新興區堅持把“強村富民”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位置,借助“一村一品”、“區場共建”等模式,學習農場現代生產方式和小城鎮建設經驗,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支持農村興辦企業,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近年來,新興區通過實施“強村富民”工程,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結合農民實際需要,提供技術服務,全面落實各種強農惠農政策,夯實了農業農村發展基礎,開創了“三農”工作新局面。進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轉,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推廣使用先進農機具,提高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新成立的長興鄉東旭興農谷物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長安村境內,地處長安村、紅旗村、長發村和羅泉村的中心地帶,輻射總面積161平方公裡、耕地17萬畝,發展目標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將土地集中整合,達到谷物種植、收購、倉儲、銷售一條龍,實現農業效益的最大化。合作社計劃投資2500萬元,分兩期實施。一期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谷物加工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倉儲面積4000平方米,地秤1個,烘乾塔1座,已完工,現有核心種植面積5000畝。二期計劃投資1000萬元,申報現代農機合作社,購買大型農機具34臺,目前部分農機具已到位。合作社兩期投資完成後,可就業30人,年烘乾銷售谷物2萬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00餘萬元,利潤600餘萬元。2013年,合作社將繼續投資2000萬元,新建年5萬噸能力糧食倉儲、畜牧養殖和特色農業項目,代耕種玉米1萬畝。同時,新興區還加快推進水稻專業化生產,扶持大戶經營,引進工廠化管理模式,不斷擴大訂單種植面積,創建綠色優質水稻生產示范區,打造綠標稻米品牌。發揮城郊優勢和技術優勢,在綠色、特色、反季種植上下工夫,規劃建設蔬菜新區,創建設施蔬菜生產示范園區,做大綠色蔬菜產業。引導農民轉變觀念,實現由傳統種植業向發展經濟作物轉變,逐步擴大綠色小雜糧種植面積,提高農業效益。不斷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大力推進規模化、標准化養殖,發展特色養殖。

  新興區加大了對農村興辦企業的扶持力度,從項目引進、生產、銷售等各環節給予幫扶指導,兌現優惠政策,使各村辦企業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紅光村彩色步道板廠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近百萬元,同時解決了6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紅勝村型煤廠在村支書張福元的帶領下,完成技改後,一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多萬元,吸納勞動力60多人。東昇村空心磚廠也辦得紅紅火火,產品供不應求。黑龍江東之星果蔬有限責任公司坐落於長興鄉長興村後山,是新興區長興鄉政府重點打造的一個農業項目,注冊資金500萬元,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菜窖5000平方米。2012年公司投資400萬元,擴建廠房800平方米,新購進生產、冷凍保鮮設備一套。公司以種植、收購具有東北特色的果蔬為主,通過速凍、冷藏、保鮮的貯藏方式錯季銷售。公司一次性貯藏量為1.2萬噸,全年貯藏量為3.6萬噸,基本能保證全市的優質果蔬供應。目前公司已通過QS9000認證,具備進駐大型超市能力。2012年公司種植貯藏玉米675萬棒、馬鈴薯82.5萬公斤、白菜50萬公斤,同時收貯彩椒、西蘭花、油豆角、元蔥、娃娃菜、南國梨等特色果蔬,在年節旺季開庫投放市場,平衡市場需要,穩定市場價格。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000餘萬元,利潤可達400餘萬元。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