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1日訊(孫召軍 姬傳信 記者侯巍) 在大慶西城區經濟開發區有這樣一只隊伍,他們戰嚴寒,抗風雪,經歷了三個冬季施工。12月18日熱電聯產350兆瓦機組新建工程廠用電系統受電一次成功,標志著該工程順利完成又一個裡程碑工期。作為該工程的建設者,他們就是黑龍江火電三公司華能大慶項目部員工。日前,記者走近他們,探訪“鐵軍”的風采。
|
走進空曠的大慶西城區經濟開發區,新建熱電廠廠房、煙囪、水塔靜立在皚皚白雪中;一排排板房組成幾個小院,錯落有致,一牆之隔一個現場兩個施工單位。雖然是隆冬時節,但這裡卻是一片繁忙景象。項目經理李春光向記者介紹,鍋爐工地進行爐頂棚密封安裝,汽輪機小機准備扣蓋,電氣工地在搶受電工作,土建二、三階段監檢結束。
在鍋爐主廠房,暖氣還沒有通,裡面很冷,施工人員戴著棉安全帽,在60多米高處進行頂棚密封工作。由於空間小,密封的部件多,他們小心翼翼操作,鐵工運件、對口,焊工操起焊把對接。電梯上下運送材料,工程部副主任劉友告訴記者,電梯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記者見到了熱工副總工程師於國華,他正在工地上忙著。剛進這個現場時,1號機組橋架已經開始安裝,但分項工程卻沒有設計。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的他,一邊研究圖紙,一邊進行施工創新,仔細研究琢磨,經過對照實際自行繪畫了圖紙。工程安裝完成後,不僅熱工安裝工藝獲得了認可,並確定為熱工安裝的表管工藝現場樣板工程。
|
“寶馬良駒”不如鐵軍硬漢
提到華能大慶項目部電建“鐵軍”,人們都說他是“鐵軍”。他就是項目部修配工地的負責人王輝,人送外號“閑不住”。正是這個閑不住,在2009年他從土耳其施工現場回來,按規定休息一個月,而他僅僅在家呆了5天,就主動找到現場負責人,要求安排工作。
他負責“煙風六道”配置和電除塵的安裝工作。由於現場人手不足,項目經理整合人員。為了發揮最大優勢,他抽調一些修配工地人員承擔了部分鍋爐安裝工作。開始王輝還有些顧慮,怕鍋爐工地有什麼想法,後來經過工作,他的思想包袱放下了。他把人員分成若乾小組,砍塊承包,他每個小組“流竄”督查。
12月21日,室外溫度達到零下24度,王輝在現場指揮脫硝反應器安裝工作,每一件重量達40多噸,要送到50多米的高處,就得使用450噸履帶吊。
寒風中,他有些瑟瑟發抖。他硬是在不到20天時間裡完成1000噸反應器安裝工作。據了解,他承擔的鍋爐尾部安裝量達3000噸。
與鋼鐵打交道的電建人都是硬漢。他說,自己在“鐵人”的故鄉參與電建工作,體會了“鐵人”的堅強與意志,這裡面有苦有樂,只有電建人纔能更好的體會。
佔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中國能建提出“集而成團,一家人一家親”的宗旨在華能大慶項目部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汽輪機基礎澆注戰役中,該公司華能大慶項目部打破工種界限,鍋爐和修配工地人員為土建施工下預埋件,戮力同心,使工期提前了7天。2011年1月13日2號機組汽輪機基礎澆注成功,冬季混凝土澆注量達3000立方米。比1號機組施工晚,並於2011年5月11日幾乎同一天實現汽機房BC框架到頂。
冬季北方很冷,可是華能大慶項目部員工的施工熱情高昂。這裡正按照該公司“保安全、控質量,大乾80天”的活動要求,掀起施工熱潮。時刻為明年2號機組投產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