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5日訊 1月4日,在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的手術室裡,上演著一場母親捐腎救女的生死救援。
這是一場全家人都投入的『戰斗』,弟弟、弟媳、表姨……都在為李淑傑、馬艷波這對母女祈禱。
12點10分,母親李淑傑先下了手術臺,被送進觀察室,醫生說母親的腎摘除手術很成功;下午2點15分,又傳來喜訊,女兒馬艷波的腎移植手術也很成功。主治醫生祝青國教授表示,如果順利,母親最快8天後出院,女兒馬艷波14天後也可出院。
『好了,會好的!』看著緊緊相擁的一家人,聽著他們互相鼓勵的話語,濃濃親情包圍著記者,讓記者不禁想起手術前一天,采訪他們一家人的情景。
女兒期盼早日痊愈打工掙錢報答媽
『這兩年錢花得太多了,我要努力賺回來,讓我媽過上好日子。』
馬艷波,31歲,巴彥縣人;母親李淑傑,52歲。馬艷波是家裡的老大,下面有兩個弟弟,都已成家。大弟弟在家務農,二弟弟和弟媳在天津打工。
一件白色羽絨服,一身粉色套裝,個子高挑,紮著一個馬尾辮,如果不是胳膊上那埋著針頭的傷口,記者很難將眼前的這個美麗、自信的女人同『尿毒癥』三個字聯系在一起。病床上,坐著她的母親李淑傑。記者問她要上手術臺了,緊不緊張,她樂呵呵地說:『不緊張,只要我姑娘不再遭罪,病見亮了,我啥都不怕。』
面對記者的采訪,馬艷波不願多說,『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既然我得了這個病,我就得面對現實。高興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為什麼我不高高興興地度過每一天呢?上天對我挺好的,讓我擁有了我最愛的親人們,讓我的家充滿了愛。』
對於今後的打算,馬艷波說,她就想趕緊痊愈,出去掙錢,『這兩年錢花得太多了,我要努力賺回來,讓我媽過上好日子。』
兩年前全身浮腫靠透析維持生命
『聽說是尿毒癥,全家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感覺這天都是黑的。』
母親李淑傑告訴記者,2011年1月6日,女兒從北京回家探親,剛進屋,她就發現女兒全身浮腫,精神狀態極差。『去醫院一查,說是尿毒癥,我們都不敢相信啊,趕快來哈醫大二院檢查,再次確診是尿毒癥。那段時間,我們全家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感覺這天都是黑的。』後來,女兒在哈爾濱做了二次腹透手術,又在北京做了一次。半年內連做3次手術,這對於一般人來說,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每周3次透析成為了馬艷波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次透析都是她一個人去,一個人回,『我姐就是這麼一個獨立的人,只要能自己辦的事絕不麻煩別人。』馬艷波的二弟弟說。他還告訴記者,作為家中的老大,大姐默默地為這個家做著貢獻。『我姐16歲就出外打工,從事服裝方面的工作,每個月掙的錢自己不捨得花,大部分寄回家貼補家用。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們一家人的花銷基本上都是我姐打工賺的錢。現在想想,我姐這病就是累出來的,天天在外奔波,睡的床都是涼的,能不得腎病嗎?有了病也不注意,挺挺就過去了,她心裡想的全是如何為這個家多掙點錢,讓我們的生活好一些,纔延誤了病情。』二弟媳認真地說。
全家人都要捐腎
只有母親配型成功
『我是當媽的,就是這命交待在手術臺上,只要能救活我姑娘,我也願意。』
兩年來,馬艷波全靠透析維持生命,一次500元,1周3次,一個月光透析就得6000元錢,再加上口服藥,馬艷波的治療費將近20萬元,更別說換腎手術的費用了。雖然馬艷波加入了新農合,能報銷40%,但對於這個靠20多畝地夠維持生計的一家人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為了湊錢給女兒治病,母親李淑傑四處向親戚朋友借錢,向銀行貸款,可還是遠遠不夠。
『我知道治療我閨女的這個病,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換腎,可腎源太難找,再說得花很多錢,對於我們這個家庭來說根本負擔不起。後來,我們全家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做了配型、影像、生化等3大項、共計二三十個小項的檢查,就連沒有血緣關系的她二弟媳也做了,希望能有一線生機救她大姑姐,但1個星期後醫生告訴我們,只有我的各項指標符合捐獻條件。我當時就一個想法,只要能救我姑娘,就是要我的命去換她的命,我也乾。』提起捐腎,母親李淑傑動情地說。
2012年8月份的一天晚上,當馬艷波得知母親要捐腎給自己時,一向堅強、甚至被病痛折磨時也從未掉過眼淚的馬艷波哭了,『她一個勁兒地哭,她長這麼大,我從沒見她掉過這麼多眼淚。我知道她是不忍心看我都這個年齡了,還遭這個罪。』李淑傑說。
記者攥緊拳頭,不忍地問:『阿姨,如果手術中出現意外怎麼辦?你想過嗎?』
李淑傑堅定地說:『孩子,我是當媽的,就是這命交待在手術臺上,只要能救活我姑娘,我也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