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爾濱學院『冰雕隊』冰雪玩出國際范兒
2013-01-09 14:05:3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宋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9日訊 大學生雪雕賽、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全國性的甚至國際性的比賽,一時間,“高校代表隊”不斷讓人“驚艷”。人們對高校的關注點從“學術”、“科研”逐漸轉到了特色活動上來。今起,本報就帶您走近我省幾個富有特色的高校代表隊,和您一起領略當代大學生的獨特風采。

  隊員們正在鏟雪雕的雛形

  在前不久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第二屆國際組合冰冰雕比賽中,作品《聞雞起舞》在10個國家、15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摘得了唯一一個一等獎,而雕出這個作品德是哈爾濱學院代表隊。近3年來,這支由師生組成的隊伍,在冰雕、雪雕賽事上取得了多項好成績。8日,記者與這支代表隊部分成員聊起了他們的冰雪之緣。

  想加入 玩冰你得有美術功底

  在哈爾濱學院藝術實踐中心雕塑工作室,有這樣一群“玩冰人”。他們的指導教師,哈爾濱學院代表隊的領隊祝勁松,44歲,穿著一件亮面羽絨服,看起來精神抖擻。祝勁松說:“從小我就愛玩雪,2003年10月調入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公共藝術教研室工作不久,我就想著將雕刻藝術與哈爾濱冬天豐富的冰雪資源結合起來。”2005年初,祝勁松創立了哈爾濱學院冰雪藝術研究指導中心。

  中心創立之後就開始納新。祝勁松通過張貼海報、在學校廣播等向學生大力宣傳自己的社團。“我們選拔成員要有一定的標准,首先必須對冰雪藝術十分熱愛。其次,須有一定的美術功底。”祝勁松介紹道。“招新的時候許多同學都來詢問,顯然對這個社團很好奇,但大多數都猶豫不決。同學們覺得參加別的社團一年四季都有活動,都問我做冰雕的社團夏天是不是就沒什麼可做的了。”祝勁松說,“我告訴他們要到真正的比賽時纔能在冰上雕,平時我們要學習設計草稿,用橡皮泥石膏練習。”許多本來就有興趣的同學聽了之後都紛紛報名了。2005年12月份,祝勁松就開始帶領隊員參加比賽。中心成員從最初的10幾人發展到現在已有30多人了。社團每周利用課餘時間組織3次活動,由祝老師給隊員培訓冰雪雕刻基礎知識,其他時間隊員們用橡皮泥練習雕刻。

  想練手 你得用橡皮泥反復捏

  戴著黑框眼鏡,腳穿雪地靴的男孩叫王業菲,來自我省伊春市,是哈爾濱學院公共藝術專業09級的學生,他加入社團已有3個年頭。3年裡,他參加過各種賽事共10餘種。

  提起冰雕,王業菲興奮地說:“小時候我最喜歡打雪仗了,剛入學時,我聽說學校有這個供我們玩冰的社團馬上就報了名。”進入社團以後,王業菲和隊友們開始對冰雕進行設計。“有了構思之後先是用鉛筆在紙上打草稿,冰雕作品一般都有長、寬、高的限制,所以打草稿的時候要與冰塊的實際比例吻合。另外,哪部分是平角、哪部分是鈍角都要標識出來,要將冰塊的立體感體現在草稿上。一個草稿形成之後,要像在紙上看到一個立體的冰雕一樣。”王業菲說。

  構思成形之後就可以在橡皮泥上練習。“我們用的是工業橡皮泥,這種橡皮泥可重復使用,放久了不變質。”祝勁松介紹,“隊員們練習時把橡皮泥拆了做做了拆,常常弄得滿手泥,但看到自己的創意用橡皮泥展現了出來,他們都特有乾勁。”

  想獲勝 每下一鏟你都得十分小心

  王業菲拿著重達五六斤的平鏟第一次在冰塊上下手時,由於力量不夠,冰只削掉了一個小角,第二鏟、第三鏟、第四鏟……不知鏟了多少下,纔將冰塊的一個角鏟平。後來經過師兄的指點,他纔發現是自己用錯了鏟刀,他把應該用坡面去冰改用平面去冰。“我們這次組合冰冰雕比賽,要在10塊長、寬、高分別為0.8米、0.5米、1.8米的冰塊上用6天時間完成作品。雕刻的時候每下一鏟都要十分小心,若是稍有差池就會影響整體效果。雕大公雞的尾巴需要用角刀一點一點地勾勒,如此精細的功夫我想只有我們隊員能做到吧!”王業菲自豪地說。

  身穿白色羽絨服,瘦瘦的身材,梳著齊劉海的女孩叫秦相瑩,來自山東泰安,是哈爾濱學院公共藝術專業11級的學生。在比賽中她拿著長0.2米,寬0.1米的“雪抹子”在長3米、寬3米、高3.5米雪塊上反反復復,不知抹了多少下,到晚上休息時,兩條胳膊酸疼得抬不起來。“我愛冰雪,我愛玩冰,這些就足夠了,其他一切都無所謂,我可以克服。”秦相瑩說。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