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0日訊 茄子2元一斤,豆角3元,蒜薹5元……地處高寒地區,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是蔬菜生產的淡季,冰城菜價噌噌上漲。在今年哈市的『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們對如何讓市民冬春季節吃上便宜菜紛紛建言獻策。
9日,記者在安平街、革新街、建國街早市及農貿批發市場看到,遼寧的茄子、山東的豆角西紅柿,本地市民常吃的『當家菜』幾乎都來自外埠蔬菜基地,價格較貴。
哈市政協委員姚書元表示,隆冬季節農民因供熱成本高不願通過溫室種植蔬菜。他建議借鑒芬蘭等高寒地區經驗,通過農業科研院所,研究采用太陽能等新能源供熱,減低成本,調動菜農積極性。如技術成熟,政府可給予適當優惠政策。
人大代表尤清林建議,加大對蔬菜產業扶持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和財政補貼,切實解決農民冬季種植蔬菜生產成本高收入低的問題,推廣規模化種植,提高機械化水平,引導農民組建專業合作社,加大設施蔬菜生產能力。
『如果成立蔬菜直通站,把從田間產出來的蔬菜直接送到百姓的菜籃子裡,減少中間環節的運輸成本,相信價格會比現在便宜很多。』人大代表劉家濱說。
記者從哈市農委獲悉,從去年10月份起,哈市10個新建國家設施蔬菜標准園陸續投用,今冬設施蔬菜生產面積增加2萬畝,冬季蔬菜自給率將突破60%。『去年是哈爾濱冬季設施蔬菜生產形成規模的一年。』哈市農委蔬菜與經濟作物處王瑞告訴記者,以往哈市冬季產出的基本上是葉菜,去年哈市首次實現大規模果菜生產,種植了大龍長茄、奧貝番茄、全運水果黃瓜等10多種果菜,冬季將為市場提供地產果菜200萬公斤。
王瑞表示,哈市去年秋菜窖儲量由30萬噸增加到35萬噸,品種以白菜、土豆為主。『這些窖儲菜足夠全哈市市民吃到明年四五月份的。』王瑞說,哈市目前正在准備建立冬春蔬菜儲備制度,依托大型企業和有實力的蔬菜種植合作社,建立儲量合理、管理嚴格、投放及時、運轉順暢的冬春蔬菜儲備制度,以保證市場供應、平抑菜價大幅度波動,兼顧日常消費、節日消費和應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