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冬季全城『冰路面』引發交通擁堵 多方支招破解
2013-01-10 11:03:42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0日訊 哈爾濱市今年冬季的冰路面讓市民苦不堪言,全城擁堵與道路打滑直接影響通行率。據市交警部門統計,哈市冬季因冰路面導致的交通事故,比其他季節事故發生率高出兩至三成。記者另從市環衛部門了解到,我市目前清雪以人工清理、機械清除等方法為主,這些方法對軋實的積雪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對路面薄冰的清理效果甚微,有效的除冰方式仍在探索中。

  截至昨天13時,人大代表已提交各類建議700餘條,而記者發現其中關注冰面路對冬季交通影響的建議成為了焦點。

  坡路、路口頻現『冰面路』

  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霽虹橋、安發橋、文昌橋及二環橋沿線坡路,很多後驅車在上橋坡路處發生打滑,任憑後輪高速旋轉,都一直保持蝸行狀態,後面車輛因此全被憋在上橋口處。一輛車在坡路上的停滯、調?兒,就會導致後續車輛全部『深陷』坡路處,連前驅車也不能幸免。而放棄衝坡的車輛,又會在倒車之際造成了新的交通亂象。

  清除『薄冰』苦無『良方』

  常年在霽虹橋區域負責清掃的環衛工人吳慧敏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一場降雪清完後三天左右是路面最滑的時候。而這些薄冰的清理卻很難,往往一個環島的薄冰路面需要50人清理兩個小時。第一天清理完後,第二天馬上就會再結一層薄冰。我市目前清雪機械主要以滾刷和推雪設備為主,而這些設備對這些薄冰也束手無策。

  多種『破冰』招數各有利弊

  記者從哈工大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譚憶秋處得知,對於橡膠顆粒瀝青路面除冰雪技術的研究,她提出的『有機鹽路面』技術,可使路面冰雪在輪胎與路面碾軋下進行自融。目前,該技術正在大慶市使用。

  記者了解到,市環衛部門還曾考慮在部分坡路上撒沙石,但專家指出,『土』辦法只能暫時緩解冰路面打滑現象,車輛經過坡路時保持加油狀態,從而大量燃燒汽油,產生更多水。

  利用『熱力』融冰雪的方法,近年也是各高校實驗室內苦苦攻關的課題。因『熱力』融雪的確可在短時間內清除道路冰面,但現有技術耗能較大,一旦在路面下大范圍埋設『電熱毯』,城市供電也將受到影響。

  記者從市清雪辦了解到,近年來我市清除路面冰層,主要以使用融雪劑為主。但目前我市融雪劑以鈉鹽成分為主,但該融雪劑只能應對-20℃以上的天氣,當氣溫降至-20℃以下,該類融雪劑收效甚微。目前,哈市清冰雪部門正在研究新課題——使用以氯化鈣、鎂為主要成分的融雪劑。這種融雪劑可應對-40℃的天氣,且在融化後對道路保研和植被生長均有益處,但該融雪劑的造價太高,不適合大面積播撒。

  『定點』播撒高端融雪劑

  市人大代表張文峰建議,我市應限制大范圍播撒普通融雪劑,而應將資金『整合劃一』,集中適量購買鈣、鎂為主的高檔融雪劑,在全市60餘處坡路、橋涵等特殊路段播撒,不但能破解冬季行車的『黑色地帶』,也科學兼顧了播撒融雪劑的成本。

  針對坡路難行的問題,市政協委員白雲、張鐵忠、王希江、王森、梁崇、姜佔東、楊貴斌等提出提案,試點在市區內幾個坡路安裝改造成電加熱路面。

  市人大代表張國良提出建議,在引進機械化設備時,針對『薄冰』專門引進一些設備,還應借鑒高速公路管理的經驗,清冰雪指揮部在冬季也應與交警、路橋部門共同調研。

  (稿源: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

  (作者:王舒史軼夫張立馨)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