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核心數據: 2012年,齊齊哈爾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8天,三項主要污染指標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濃度分別比上年降低了2.6%、19.4%和10.3%;嫩江乾流三項主要污染指標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分別比上年降低了24%、29%和8.8%;區域環境噪聲全部控制在計劃指標內,道路交通噪聲比上年下降了3.2%。
在2012年的365天中,我們的城市擁有了358個碧藍天空,這個數字刷新了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最佳紀錄。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昇,不僅嫩江乾流齊齊哈爾江段水質由輕度污染變為良好,出境江橋斷面水質功能區目標達標率從2011年的37.5%提高到2012年的75%。“白雲映藍天,碧水繞城流”,鶴城百姓已然生活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宜居之城。
水、氣、聲三項環境空氣質量的達標對任何一個力求發展的城市來說都不是易事,尤其是我市正處在污染減排壓力巨大、工業規模持續壯大的環境形勢下。如何處理好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使我市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推動生態環境再上新臺階。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了“環境是城市的生命,是不可替代的資源”的城市發展理念,市環保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法,不斷向污染減排要空間,向環境管理要效益,使得全市環境質量得到大幅度提昇。
我市的工業企業集中,尤其是環保設備不足、設施落後的老企業居多,同時,我們也面臨著結構性污染突出和環保投入不足等實際困難。因此,加強對重點污染源企業的監管成為市環保部門的有力抓手。一方面要求企業現有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必須做到定人、定崗、定職責,保證治理效果。一方面建立了日常監督管理制度,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加大對污染源治理設施的檢查力度。堅持一般污染源和一般治理設施半個月檢查一次,重點污染源和重點治理設施每周檢查一次的原則,對治理設施有問題的,實際情況與月報表不相符的省控、市控重點污染源進行不定期突擊檢查,對發現違法、違章行為,能夠及時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2012年,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群眾健康的環保專項行動也在不間斷展開。以中心城區原煤散燒控制區為重點區域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大了中心城區原煤散燒控制區內的洗浴業以及未納入集中供熱鍋爐的管理力度。通過洗浴業以及鍋爐使用企業的專項檢查,先後向14家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企業下達了限期治理,確保從源頭管住大氣污染源。將轉入機動車排放標准提高到國三標准,從源頭控制機動車排氣污染,杜絕外埠高污染老舊機動車轉入我市。同時,大力推進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核發與環保檢測線建設,目前,中心城區,梅裡斯達斡爾族區、訥河市、龍江縣、拜泉縣等10家機動車檢測機構獲得尾氣檢測資質,其中8家已開展機動車尾氣檢測和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核發工作。
在水環境保護中,加強流域水環境管理和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安全成為市環保部門的兩條主線。持續加強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力度對沿江排污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嚴格限制水源地上游企業超標排污和超總量排污,保障流域內人民生活、生產用水安全。配合松遼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分別在嫩江和碾子山建立了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時掌握嫩江流域雅魯河和嫩江入境水質情況,防止出現跨境河流污染事件。為了保證集中式飲用水達標率不斷提昇,使人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及時對中心城區4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估並完成了20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專家評審工作。
【編後語】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在發展中加強環境保護,在保護環境中促進經濟發展,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在思路和方法上都持續轉變,在強化監管與合力攻堅中,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環境民生得到切實維護,全市環境質量穩步提昇。
生態環境治理是市委、市政府的日常工作,更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德政工程”。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改善民生和提高城市形象,我們還會在優化的發展環境中加速產業昇級轉型、增加城市吸引力。在現代化的經濟浪潮中,如何保護生態環境、走一條資源可持續發展之路關乎著百姓的福祉和城市的未來。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場攻堅克難的硬仗,必須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強力攻關,纔能見到實效。各部門和責任單位要一項一項地研究辦法,狠抓落實。執法部門要始終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偷排偷放、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要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手軟也決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