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近日,我國北京、河北、山東等多地空氣質量出現嚴重污染,霧霾天氣給百姓出行與健康造成一定影響。13日,哈市出現了煙霧天。據哈市環保網空氣質量實時發布顯示,哈市12個監測點,除阿城會寧(無數據)外,其餘11個皆為首要污染物是PM2.5的嚴重或重度污染,對此,環保專家建議短期內限行車輛、拆並小鍋爐,市民出行戴防塵口罩或醫用N95口罩;長期要控制污染源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緩解空氣污染。

哈市環保網發布的空氣質量圖。
環保數據顯示:13日哈市又是“哭臉”
13日9時許,家住哈市紅旗小區的市民張瑞琳像往常周末一樣帶著女兒去上藝術課,她透過窗戶望去室外灰蒙蒙一片,於是將早已准備好的口罩給女兒和自己戴上。將女兒送到培訓學校後,她發現學校裡戴口罩的小朋友明顯增多。張瑞琳告訴記者:“這兩天哈市天氣不太好,總是有煙霧,所以我給女兒買了口罩,希望能隔離髒空氣和細菌。”
受地面弱低壓影響,13日,哈市天氣多雲,並有煙霧。煙霧給哈市的空氣造成了一定污染,據哈市環保網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顯示,18時,哈市12個監測點,除阿城會寧(無數據)外,其餘11個皆為首要污染物是PM2.5的嚴重或重度污染,又是“哭臉”。
據哈市環保專家介紹,PM2.5主要指大氣中的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由於PM2.5粗細還不到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並能攜帶大量的有毒害物質,可以直接進入肺部和血液,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哈市監測出PM2.5主要是由於近日的氣象條件不利於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同時,燃煤取暖排出的煙塵及汽車尾氣排放和空氣中的揚塵也使空氣質量降低。
環保專家建議:限行車輛拆並小鍋爐
煙霧天氣引起市民關注,對於如何預防PM2.5,省環保廳總工程師趙宴濱說,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哈市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車增多了,排放的污染物也隨之增多,再加上哈市路滑難行,車輛在路面上的滯留時間延長,主乾街路車輛通行率下降了50%,尾氣排放增加。趙宴濱建議,環保部門如果監測結果顯示某一時間段、某一區域污染物超標,則應該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對該區域內實施相關車輛限行及限制黃標車在污染區域內上道。
同時,哈市冬季采取燃煤供暖,一些小鍋爐排放污染物不達標,所以造成一定的空氣污染。對此,有關部門應該將排放污染物不達標的小鍋爐並入到熱網,以減少其污染物排放。“哈市煙霧主要發生在城東地區,除了城東地區有一些較大的工業企業排煙外,該區域內還有一些主要采取燃煤取暖的棚戶區,尤其是成高子鎮,成高子鎮地處哈市的向風方向,哈市容易刮東南風,所以在東南風的氣象條件下,成高子鎮等哈東地區的棚戶區燃煤取暖排放的污染物容易順風從哈東地區進入哈市主城區。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快棚戶區改造,以減少其排放的污染物。”趙宴濱說。
控制污染源多植樹淨化空氣
由於PM2.5主要來自揚塵、汽車尾氣及燃煤污染物等,所以要緩解空氣污染必須控制化工污染,逐步把市區的污染企業變遷,並且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燃煤污染物等污染源。在控制污染源的同時,哈市人大代表張本波建議,主城區多植樹,用綠色植物隔離污染物、淨化空氣質量。
張本波說,近年來,哈市車輛逐年增多,汽車排放的尾氣也相應增多,導致哈市的空氣質量逐年下降。為了能讓哈市的天空更藍,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多植樹,在市區內建造小型生態林,給主城區建一個個綠色屏障,利用這些綠色植物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達到淨化空氣質量的效果。
未來兩天哈市仍有煙霧 市民應戴防塵口罩
記者從省氣象部門了解到,13日,我省中南部大部分地區都伴有輕霧或煙霧出現,哈市由於近日來的回溫、風力較小形成逆溫層,空氣中的污染物無法及時擴散,導致空氣質量下降,出現煙霧天。13日夜間到14日白天,哈市雖然會出現陣雪天氣,但雪量較小,冷空氣也較為薄弱,所以未來兩天哈市或還有煙霧出現。
據省氣象臺首席值班張桂華介紹,煙霧天氣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這樣的天氣市民應該盡量減少外出;減少開窗通風換氣;市民出行時應該盡量戴口罩。
同時,趙宴濱也指出,面對僅2.5微米的小顆粒,普通的棉紗口罩除了擋灰塵,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要徹底阻隔PM2.5可以用防塵口罩或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對0.3微米的顆粒能擋住95%,也就是說完全可以抵御PM2.5。但在選擇N95口罩時,要買與自己臉型大小匹配的型號,使其要最大程度地貼緊皮膚,讓污染顆粒不能進入。同時,這種口罩不宜佩戴時間過長,當感覺不適時要及時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