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李丹 玄紅建 記者李博) 記者從黑龍江省糧食局了解到,近期,國家單獨對我省出臺了2012年產玉米降水後出現的色變粒可按正常玉米收購的政策。新政出臺後,全省農民玉米餘糧銷售量顯著增加,企業收購量明顯放大,掀起了農民餘糧銷售階段性的小高潮。
截至1月10日,全省累計收購玉米210.79億斤,佔商品量的42 %,同比增加24.2億斤。其中近15天的玉米收購量為53.87億斤,佔本收購期收購總量的45 %;日均收購量達3.6億斤,比政策出臺前增加0.7億斤。
2012年秋糧收購期,因受異常天氣影響,國家臨儲玉米正式啟動收購後,省糧食局先後在黑河、伊春、雙鴨山等地發現了德美亞、利合16、綏玉7、哲丹37等玉米品種烘乾後出現色變粒過多問題。
省糧食局在第一時間向國家匯報,請求派工作組來我省進行專題調研。經國家糧食局標准質量中心組織檢驗,我省色變粒玉米不影響容重等級,且營養成分、衛生安全、儲存品質等指標均正常,也不影響使用和安全儲存。
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減少農民損失,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農業部、農發行等四部門聯合下發文件,明確黑龍江省2012年產玉米降水後出現的色變粒不屬於不完善粒,可按正常玉米進行收購。
國家文件下發後,省糧食局立即進行部署,要求各地對國家新出臺的政策既要利用好,更要執行好。要嚴格界定色變粒與焦糊粒等其他不完善粒的區別,嚴格執行質價標准,加強監測,防止壞糧。同時,廣泛宣傳該項政策,讓社會知道色變粒同正常粒沒有區別,減少貿易商、加工企業不必要的擔心。
國家政策給糧食經營企業吃了『定心丸』,多數企業已走出因色變粒較多不敢收購的困境,入市收購企業戶數增多。目前,全省玉米政策性收購量與深加工企業收購量同步增加,市場化收購價格上揚。
據12月27日到1月10日統計數據分析顯示,市場化收購40億斤,佔收購量的74%;收購價格提高0.01元/斤,漲幅0.9%,農民餘糧得以順暢銷售,國家惠農政策效果凸顯。
據悉,目前我省農民手中尚有玉米品種餘糧290億斤以上,佔商品量的58%,預計春節前後將出現農民集中銷售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