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 1月14日上午,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綏化市人民政府首席新聞發言人、市政府秘書長常青代表市政府發布2012年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黑龍江日報》、《綏化日報》等15家新聞媒體出席發布會。
在全國全省經濟下行明顯的大環境中,綏化2012年經濟逆勢強勢而上,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創造了綏化歷史和在全省排位最好成績。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58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增長16%;規上工業增加值180億元,增長29.5 %;固定資產投資550億元,增長32%;全口徑財政收入121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增長24.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4億元,增長3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77元,分別增長18.1%和17.6%;糧食總產達到330億斤,增長7.8%,實現九連增。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2%。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計劃、超歷史、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以強力推進產業項目和產業園區建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全年共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66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25個。全年新續建項目總數達到846個,現已投產292個,實現新開工項目數量和投資總額同比雙翻番的重大突破。2012年全市新開工投資3000萬以上異地項目328個,總投資605億元。新上續建投資千萬元以上鄉(鎮)村項目721個,總投資914.2億元。全市產業園區完成基礎建設投資13.8億元,新入區項目408個。9個園區被列為省級園區,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有61個新建項目建成投產納入規上企業管理,全市規上企業數量達到24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4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72個。
以千公裡科技示范帶為引領的現代化大農業成效顯著。打造了100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1000萬畝輻射區、800萬畝帶動區,覆蓋全市2800萬耕地面積。科技示范帶和示范區分別達到1500公裡和193個,示范帶內模式化栽培和標准化技術覆蓋面分別達到90%和95%以上。新建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19個。完成『節水增糧行動』65.6萬畝。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糧食高產創建整市整建制推進試點市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目前發展到4347家,其中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發展到219個,入社農民近百萬,帶動規模經營面積1020萬畝。把新農村建設由重點建村轉移到重點建城鎮,實施整鎮推進,探索實踐了五種開發置換的實踐模式,啟動建設7個,規劃14個。新建示范村73個,形成了百村示范群。
突出和諧宜居,打造北方生態園林城市。房地產開發面積1018萬平方米。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入32.1億元,『三供兩治』投入14.24億元,綠化、廣場投入2.2億元。縣城以上均實現集中供熱,9個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城市化水平達到40%。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133項,新開工23081套。全市和市本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綜合開工率均列全省第一。農村泥草房改造投入資金57億元,開工6萬戶,竣工率達到100%。
加大投入,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32所,慶安版畫創作營銷基地等7個項目被列為省"十二五"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成各類大型文化場館35個,大型文化廣場23個,建成標准化農家書屋1336個。7個縣級高水平醫院相繼建成,16個鄉級衛生院和86個村級衛生所完成改造。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3%
加強社會管理,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市共安排各類民生資金150億元,縣鄉老人和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居全省之首,城鎮新就業6.76萬人,企業養老保險27萬人,城鄉低保52.3萬人,新農保實現全覆蓋。
堅持率先突破,強力推進市本級跨越發展。多措並舉,壯大財源,增加財政收入。市本級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5億元,增長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億元,增長32%。市開發區基礎設施投資8000萬元,維維豆奶、六合汽配城等33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18個投入生產。投資3.5億元完善了市政基礎設施,新改建街路23條,完成11條道路排水工程建設,西湖公園、一中過街天橋、高標准公交站亭建成使用。投資4800萬元改造建築外立面22.8萬平方米。投資4200萬元新增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861套,建設廉租房300套。大唐熱電聯產項目獲國家能源局"路條"。10項城管執法專項治理成效明顯。提高了市區職工和居民大病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乾部職工供熱、住房公積金、醫療等各項補貼均按省上限兌現,投入2000萬元為市第一醫院醫院購置了256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