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探索實踐『五化』管理新模式
2013-01-18 10:00:2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鞠春艷 劉大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8日訊 鼠標輕點加格達奇衛東社區網站,就可以登陸『民情一線通』欄目,居民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第一需求,會有社區解答員及時回復和解決;來到衛東社區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大屏幕顯示牆每天監控著整個轄區重點地段、主要街道、人員聚集場所的情況;打開衛東社區社會管理信息化系統,社區各個網格內的地形地貌、基本概況、轄區單位、常住人口、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等基本情況一應俱全。

  透過衛東社區,人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大興安嶺傾力打造的社會管理創新暨『平安興安』建設體系有力支橕起了群眾對平安建設的熱情企盼和美好願景。

  大興安嶺地區是我省唯一的全國38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地市之一。一年來,這個地區緊緊圍繞『維護祖國北極安全和社會平安穩定』主線,突出『對人的服務和管理』主題,把社會管理創新的落腳點放在守護祖國北極平安穩定上,通過科學創新和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林區特色的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新路子,促進了『平安興安』建設。

  創新頂層設計布局社會管理

  大興安嶺位於祖國最北端,地廣人稀,群眾生活艱苦、治安情況復雜,社會管理成本相對偏高。

  大興安嶺地委、行署在准確把握經濟社會、城鄉區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進行整體規劃,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格局。

  他們以制定實施的《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十二五』規劃》為總領,又出臺了關於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等18個具體實施分項規劃,形成了具有大興安嶺區域特色的『1+18』社會管理新體系。

  針對邊境地區、生態林區、旅游新區等區情,堅持把公共安全體系建設作為社會管理重要內容,制定了《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規劃》和邊境、生態、食品藥品、交通、消防、生產等重點公共安全領域管理辦法,構建出具有林區特色的『1+6』公共安全管理體系。

  實行工程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確定41個社會管理重點建設項目,並且做到細化、量化,形成了各負其責、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制定《地區綜治委成員單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規程》和《地區綜治委八個專項組工作制度》,建立12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鄉鎮,對各成員單位開展綜治工作檢查考評獎勵,有效推進了社會管理創新齊抓共管。

  管好邊境安全,管嚴生態安全,全年一般性森林火災均在當天予以撲滅。加強森林培育和管護,連續4年實現有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雙增長。(

  管住食品藥品安全,傾力打造『最敢叫響綠色食品的地方』品牌。管緊交通安全,交通事故起數同比下降6%。管控消防安全,火災事故起數同比下降10.2%。管實生產安全,連續4年獲評全省安全生產優秀市(地)。

  劃分網格單元實行『五化』管理

  大興安嶺積極探索實踐網格化、信息化、社會化、法治化、科學化『五化』管理新模式,讓社會管理和服務精細到人。

  根據社區面積、人口數量類別、黨員基數和駐區單位等實際要素,以及社會管理承載的具體工作任務,在全區劃分出859個社區網格單元。通過居民推選、居民會議表決等方式,一批善於開展群眾工作、熱心社會管理服務事業、素質能力較高的優秀社區工作者或居民被推選到網格長崗位上來。

  初冬時節,呼中區網格長鄒明麗在入戶采集信息時,得知田寶光老人生活十分困窘。社區接到報告後立即與區建設局、民政局聯系,為老人申請了廉租房和困難補助金,還購買了米、面、鍋、電磁爐等生活用品,並幫助老人搬進了溫暖的樓房。

  不僅網格化管理為社區居民帶來了溫暖和便利,社會管理的信息化、社會化、法治化和科學化也一並構成了提昇大興安嶺人民幸福感的系列網絡。

  實行信息化管理,加強社會管理信息采集錄入工作,做到了情況明、底數清;實行社會化管理,健全協作聯動機制,推進了社會管理主體多元化建設;實行法治化管理,將依法管理理念貫穿社會管理始終,確保了管理體制、機制和措施的合法性;實行科學化管理,創新改進服務方式,有效提昇了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如今,社區建立起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工作平臺,已經成為社情民意的數據中心、矛盾糾紛的預警中心、事件處理的指揮中心、便民利民的服務中心。

  細品大興安嶺『五化』管理模式,其實就是『事事有人管,事事依法辦,事事可查詢』的服務,這讓群眾感覺到了被重視、被尊重、被理解,因此,心結解了,抱怨少了,整個社會不合拍的聲音小了,不和諧的因素減少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也大大提高了。

  四級平安聯創固本強基維穩

  大興安嶺把平安建設作為加快推進『綠色興安、平安興安、富裕興安、幸福興安』四大建設目標之一,在萬裡林海中構築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平安興安』的大格局。全區省級平安縣區達100%,連續8年被評為全省綜治優秀單位;榮獲2005-2008年度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地)稱號,群眾安全感達97.8%,始終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564起,化解成功率達98%;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4%,現行命案破案率達100%。

  各鄉鎮、社區、林場設置流動人口管理站63個,各基層司法所設立特殊人群管理辦公室。對789名重性精神病人全部錄入信息管理系統,並落實包保責任。選定15個愛心企業作為刑釋解教人員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開展社區矯正,使社區矯正人員過上了奉公守法的新生活。

  加強信息預警,在專門政法機關負責『大情報』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建立七類重點人員信息數據庫,掛接全部旅店、網吧等動態信息數據,實現對重點人員動態管控和重大事件預警防范功能。

  加強技術防范,主要街道、場所和重點部位安裝視頻監控『天眼』,設置監控報警點2765個,實現了地、縣、鄉三級公安聯網。

  加強固本強基,在基層建立83個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和80個工作站,建成41個社區警務室、80個農村警務室和77個校園警務室,地、縣、鄉、村『四級平安聯創』活動有序開展。

  在大興安嶺,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春風正撲面而來。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