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愛輝區農業發展走上特色路
2013-01-18 10:11:13 來源:黑河日報  作者:韓玉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黑河1月18日訊 愛輝區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中,按照“突出特色,效益優先”原則,突破傳統種植模式,特色產業呈現出蓬勃興旺之勢。

  在高緯高寒地區早熟極早熟水稻品種試種成功的基礎上,2012年,愛輝區實施“北方寒地水稻”示范工程,1.08萬畝水稻種植獲得豐收,畝產達500公斤,僅此一項新增優質水稻314萬公斤。為抓好“北方寒地水稻”示范工程建設,愛輝區出臺了發展水稻種植優惠政策,鼓勵農民新增水稻種植面積、新建育秧大棚,大力扶持建設水稻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水稻核心試驗區100畝,推廣試驗示范技術23項。適合本地發展的黑交06-213、黑交9709優質品種得到推廣。愛輝區大力推廣緩解土壤大豆農藥殘留危害技術,采取本田整地前噴施?胺等除草劑解藥、泡田時洗地三次、育秧苗噴施?胺等除草劑解藥等綜合技術,保證了水稻擴大生產對耕地需求。各部門以項目為支橕,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施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灌區水利設施修復改造和續建配套項目,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改善了灌區農業生產條件。落實主體培育品牌,水稻種植面積80%以上實現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引進種植大戶8戶,成立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個。

  愛輝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和特色產業求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擴大規模”的原則,不斷壯大綠色食品產業,讓生態、健康的綠色產品打入市場,提昇自身的競爭力。全區已有有機大豆、藍莓軟糖、鹿源春酒、寒地水稻、有機魚、山珍產品等88個農產品和水產品獲得綠色、有機、無公害認證,120萬畝土地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18萬畝耕地獲得有機大豆產地認證。

  近年來,愛輝區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技術等優勢,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俄農業開發實現了合作領域不斷拓寬、開發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效益顯著提昇的良性發展態勢。全面提高了境外農業開發合作水平,重點在綠色產品、特色養殖、農業機械、觀光旅游、精深加工等方面加大投入,打造綠色產品區、特色養殖區、生態旅游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區四大板塊。2012年,全區境外總種植面積達24萬畝,溫室大棚100棟,冷棚120棟;畜牧養殖肉牛150頭、奶牛150頭、山羊500只、生豬1400頭、蛋雞10萬只,境外農業開發合作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9.1%,人均純收入1.7萬元。2012年,全區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13020人,實現勞務總收入788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9278元,增長12%。

  為確保農業生產形成特色產業格局,愛輝區堅持依托共建整地、規模經營、科技示范、政策補貼等措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充分利用場區共建契機,借助農場現代化機械、先進栽培模式和管理經驗,實現跨區秋整地面積21.6萬畝,高標准完成秋整地105萬畝,其中,深松整地51.3萬畝,4個村實現農場模式化栽培整村推進;堅持把規模化經營作為實現標准化、機械化的前提,鼓勵土地適度向經營大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流轉,制定了相應補貼政策,優先安排農田基本建設,優先安排農業保險指標,優先組建農機合作社,優先立項和重點投入,區級企業在錄用人員時給予優先考慮,有效推進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高標准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積極開展新作物試驗攻關,大力推廣模式化栽培技術;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水利的三大目標和八項任務,重點完成宋集屯灌區和幸福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工程,推進坤站村旱改水工程和西崗子泵站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除澇面積2.7萬畝,有效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