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收入是否滿意?生活環境是否舒心?醫療和社會保障是否充分……這些牽動百姓“幸福感”的問題,將被一一量化為數字指標,作為“幸福指數”納入政府工作考核體系。17日,哈市南崗區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工作,這是該區探索把民生導向作為發展取向,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人文、幸福”南崗的又一重大舉措。
南崗區通過建立區和街道(鄉鎮)兩個層級的“幸福指數”評價體系,配套實施高於經濟增長幅度的民生投入機制,從而將兌現民生承諾、增進群眾福祉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有效評價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政府公共服務在數量上是否充足、質量上是否達標、方式上是否有效、效果上是否滿意,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客觀、主觀評價指標構成“幸福指數”
據悉,南崗區借鑒外地經驗,聽取專家學者意見,並結合區情實際,形成了《南崗區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方案(暫行)》。該評價體系包括兩個層級,即區級評價體系和街道(鄉鎮)級評價體系,每個層級分別由客觀評價指標和主觀評價指標(群眾滿意度)兩部分組成,其中客觀指標設權重60%,主觀指標設權重40%,由此生成各層級“幸福指數”。
據了解,兩層級民生發展幸福指數客觀指標體系包括十二大類70項指標。區一級客觀評價指標體系由收入分配、公共安全、國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七個方面45項指標構成;街道(鄉鎮)一級客觀評價指標體系由勞動就業、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環境衛生五個方面25項指標構成。
由第三方測評機構獨立開展的“群眾滿意度”調查,涵蓋了個人發展滿意度、社會環境滿意度、社會保障滿意度、公共服務滿意度和生態環境滿意度五個方面38項測評內容。
每年抽選三千戶居民參與“滿意度”測評
據南崗區民生發展幸福指數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南崗區對“群眾滿意度”測評工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將由第三方調查機構獨立開展。每年末在轄區內抽選3000戶居民,20個街道(鄉鎮)各隨機抽選150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相關信息。調查問卷上的測評內容涵蓋小區物業管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弱勢群體救助、扶持困難群眾就業、食品藥品安全,以及政府部門窗口服務、辦事效率、廉潔自律等38個項目,重點反映城鄉居民對區和街道(鄉鎮)兩級政府民生改善的願望、需求、真實感受和滿意度。
據悉,南崗區確定將於每年3月下旬發布上一年度的民生幸福指數報告。
把民生需求幸福感受作為工作第一信號
南崗區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下大氣力推進“六個南崗”建設,特別是在“幸福南崗”的建設中,以百姓的民生需求、滿意程度和幸福感受作為黨和政府評價、改善、安排和推進工作的第一信號,並和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考核評價以及乾部使用有效結合,使人民群眾成為評價發展、促進發展和引領發展的重要載體。南崗區把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進一步推進了政府績效管理由行政的“剛性”向公眾參與、共同管理的“柔性”轉變,管理向度由線性向聯動和互動轉變,實現了社會管理理念創新與操作層級的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