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9日訊 嗑嗑瓜子,吃點核桃,看看電視,嘮嘮家常,開心果、松子等成了享受休閑時光的最佳食品。但近兩年,人們發現,以往便宜的休閑食品,價格卻一路“上位”成年貨裡的硬通貨,讓愛吃乾果、炒貨的人們望而卻步。炒貨、乾果為什麼這麼貴?休閑食品消費市場現狀怎麼樣?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休閑食品有價無市,質價不合拍兒是消費者捂緊錢袋子的關鍵。
無人問津的炒貨攤
春節將至,乾果和炒貨銷售旺季到了,不過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今年的乾果和炒貨市場有價無市。“38元?這小核桃也太貴了,去年纔28元、30元1斤!”市民羅大媽有點捨不得,“孩子愛吃,想多買點乾果和炒貨,可是瓜子都7、8塊錢1斤了,再加上花生,50多元1斤的開心果,這一樣兒買2斤,就得200多塊啊,開銷太大了。”“除了開心果,松子也50多塊錢1斤,價格直竄,快買不起了。”也有不少市民如此抱怨。解放門市場炒貨攤經營者稱,瓜子、花生的價格小幅上漲,松子、板栗、核桃等漲幅較大。板栗兩年前好品種每公斤纔十二三塊錢,現在品質一般板栗的價格每公斤都十四五塊了,快翻倍了。
記者在我市多家超市、炒貨攤調查發現,與去年相比,今年多數乾果和炒貨價格上漲兩成左右,有的則漲到了三成。東北大市場銷售的花生、瓜子價格有的漲到了每500克10元,攤主還說這不是最貴的。散裝帶殼杏仁每500克的價格55元左右,一些攤主表示,價格比去年高了10多元。在某超市,一些包裝精美的進口松子和開心果更是賣到了每500克二三百元,成了炒貨中的“奢侈品”。據銷售人員稱,消費者看得多買得少。但受訪經營者均表示,雖然價格漲得快,但銷量降了,總的來看,利潤較去年多不了多少。
質價脫軌讓人窩心
慶雲市場一位批發炒貨、乾果10多年的業主李先生透露,炒貨乾果漲價的原因很多,比如,炒貨、乾果的主產地因天氣和自然災害導致減產,去年一些主產地出現連續降雨和乾旱、臺風等異常天氣,這些都會影響產量。加上現在原材料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成本、人工工資上漲和運輸物流費用增加,同時也不排除有個別經銷商囤貨的情況,綜合因素造成多個品種價格直線上昇。
價格漲了,那口味,質量都應“水漲船高”啊?李先生卻告訴記者,質量應跟價格一路漲纔對,但從進的貨來看,質量沒什麼太大改變,不僅如此,一些高質量的乾果,進貨價格總是“唱高調”,而一些低成本商販盯的是高利潤,偷梁換柱,次貨賣高價是常用的手段。消費者馬麗就上過當,元旦前她在流動車上買了2斤商家稱最好最好的松子,外表瞅著油亮油亮的,可是回家一吃大部分都是空殼兒。
質監部門稱,近年權威部門公布了許多對炒貨、乾果等休閑食品的抽檢結果,一些相關的負面信息讓公眾對休閑食品的安全性有些擔心。近日,國家質監總局還通報了個別西瓜子、花生產品檢出黃曲霉毒素超標和糖精鈉不合格。而此前在湖南等地公布的食品監督抽查結果中,奶油瓜子、原味香瓜子、五香瓜子等多批次產品也被檢出霉菌超標和過氧化值、香精、大腸杆菌超標,不合格項目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