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0日訊 記者從19日召開的2013年全省衛生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的新農合籌資標准將提至340元/人,胃癌等20種疾病納入大病保障范圍,通過開展分級診療,居民在縣級醫療機構就醫報銷將達80%以上。繼續大力推廣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同時在我省新建100個“健康小屋”。
新農合籌資標准提至人均340元
今年,我省新農合籌資標准要達到340元左右,其中各級政府補助增加到人均280元,參合率保持在95%以上,重點抓好流動人口、外出務工人員的參合工作;進一步提高補償標准,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力爭實際報銷率同比提高5%,最高支付限額不低於8萬元;繼續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原則上鄉鎮衛生院實行零起付線,報銷比例90%以上;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70%以上,起付線500元。
為了做好重大疾病補償工作,今年我省在全省范圍內將農村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髒病、乳腺癌、宮頸癌、重癥精神病、終末期腎病、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脣?裂等20種疾病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將兒童苯丙酮尿癥、尿道下裂納入試點范圍。資金結餘較多的統籌地區,可在20種重大疾病中選擇1—2種疾病納入免費治療范圍。
縣級醫療機構就醫報銷達80%以上
今年,我省將在省內兩個地市開展新農合資金購買商業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先由新農合按照不低於70%的比例進行補償,對補償後個人負擔費用超過大病補償標准的部分,再由大病保險按照不低於50%的比例給予補償。在縣級醫療機構就醫的重大疾病患者,原則上按照80%以上給予報銷。
通過政府補助和醫保補償等方式,繼續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二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量都應達到40%—50%;三級醫院基本藥物銷售額要達到25%—30%。
探索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建設標准化鄉鎮衛生院60所、標准化村衛生室500個,培訓各類基層衛生人員2.8萬人次。15分鍾到達醫療衛生機構比例城市達到85%、農村達到80%以上。
全省新建100個“健康小屋”
今年,我省將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推廣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繼續推進創建全國和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在全省新建“健康小屋”100個,其中哈爾濱市22個,齊齊哈爾市8個,牡丹江市7個,佳木斯市5個,鶴崗市4個,雞西市5個,綏化市5個,大慶市27個,雙鴨山市4個,伊春市3個,七臺河市3個,黑河市4個,大興安嶺地區3個。今後,轄區居民在健康小屋內,可自己進行身高、體重、血壓、骨密度檢測、心血管功能、微循環檢測、中醫體質辨識、心理健康篩查等項目的檢測,檢測信息還會錄入社區健康檔案系統,系統會根據居民多次檢測的結果形成一份連續性的統計圖,向居民作出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建議。
今年我省人均公共衛生經費標准將提高到30元,要在繼續實施好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住院分娩補助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的基礎上,根據本地主要健康問題,選擇對居民健康威脅大、乾預措施明確、成本效果好的重大疾病,納入本地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每個地市建一個省級慢性病防控示范區
省衛生廳要求,要繼續開展國家級和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今年每個地市都要創建1個省級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創建衛生城鎮,建設無害化廁所10.32萬座,創建省級衛生村200個,省級健康促進社區20個。
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在富錦、泰來、鐵力、通河、海倫、延壽、方正、穆棱、肇源、青岡、雞東、克東、樺南、賓縣、龍江、慶安、嫩江、北安等18個縣市啟動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同時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社會辦醫機構床位數佔比增加2—3個百分點。
食源性疾病監測覆蓋所有縣區
今年,我省將依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以糧食、蔬菜、肉、乳、嬰幼兒食品等為重點,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至少覆蓋50%以上的縣區,食源性疾病監測覆蓋所有縣區。規范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運行機制,在899個鄉鎮衛生院和523個社區衛生中心設立衛生監督協管站,至少有95%的社區開展衛生監督協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