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0日訊 隨著春運的臨近,機場的客流量日漸增加。據預測,今年機場春運高峰將從2月4日開始,客流量將達120萬人次。記者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了解到,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方式的改變,以及航班越來越多、乘飛機出行越來越便捷等原因,每年春運哈爾濱機場都呈現出新的變化和景象,客流在商務流、探親流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流、旅游流、務工流等,目的地也由過去比較單一的國內的北京、上海擴展到了世界各地。
近幾年春運,乘飛機出行的旅客一直以旅游流和商務流為主,以學生流、探親流為輔,其中旅游流所佔比重逐年增加,可達春運客流的6成左右,從各地飛往哈爾濱航班的平均客座率都能達到100%。春節前,從全國各地到哈爾濱的機票都十分緊張,其中冰雪旅游流佔很大比例,游客主要來自三亞、海口、深圳、上海、青島、廈門、廣州、北京等國內城市及韓國首爾、日本大阪等國外城市。春節後從初五開始,旅游流、打工流陸續返程,哈爾濱出港將迎來高峰期。據民航售票處統計,初五之後從哈爾濱飛往北京、廣州、深圳的機票訂購十分火暴,已基本售完。
觀念之變 機場老員工閆春斌:舉家乘飛機出游漸成趨勢
一到春節,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千裡返鄉、家人齊聚一堂的熱鬧景象。不過,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高得是“天天像過年”,少了對新衣服、年夜飯的期盼,而且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一家團聚的幸福時光一年來也沒少享受過,這讓不少人覺得年年待在家裡過年的味道是越來越淡。如此一來,走出家門過春節成了不少都市人的新選擇。
在哈機場工作了十餘年的老員工閆春斌告訴記者,去年除夕,他送了飛往香港旅游的史女士一家。閑聊中,史女士說,按照以往的慣例,他們全家應該回農村老家過年,可年年如此讓她對過年失去了盼望和憧憬。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她希望能帶父母和孩子旅游過春節。所以去年春節他們沒回農村老家,而是在節前就接父母來到哈市,然後一起去香港過春節。她說,身邊好幾個年輕朋友也都選擇了用旅游的方式過大年。“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崇尚個性、自由,不太喜歡傳統過年方式中煩瑣的禮節。辛苦了一年,以旅行的方式犒賞自己和家人,比起傳統的走親訪友更是一種享受。”史女士表示,以前每年都回農村老家過年,每年都是重復上年的過程——除夕吃年夜飯,初一在村裡拜年,初二至初六不停地走親戚,人累心也累。現在生活好了,而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一直想讓他們感受不一樣的新年。春節期間北方寒冷依舊,而去香港度假,氣溫適宜,這讓父母非常欣喜。
據哈機場不完全統計,每年春節都有很多家庭選擇舉家出游,既達到了團圓的目的,又讓家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所以兒童和老年人的出游人數較平時有明顯增長,而據預測,這一情況在今年春運期間將有更大幅度的提昇。“一家人出游,我們一般都會選擇自己設計行程路線,跟團走太累了,帶著父母或者孩子出去玩,我們本就是放松,所以寧願只到一個地方好好玩玩。到網上找攻略,然後訂機票、船票、門票、酒店,甚至連接送的車都能先訂下,非常方便。”正在購買春節出游機票的張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的春運期,“家游”模式已在哈市悄然興起,一家人一起出去走一走成了過年的新方式。有時間的到遠的地方看看,沒時間的可以自己駕車在周邊洗洗溫泉,感受農家樂。這種“家游”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喜愛,那些沒有享受過的市民不妨試一試,或許會找到更濃的年味兒。
服務之變 南航黑龍江分公司值機員施威:放心讓孩子獨自乘機的父母多了
南航黑龍江分公司值機科副科長施威,已在值機崗位上工作了十餘年,每年的春運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告訴記者,十幾年前的春運高峰時,一個值機員每天頂多辦理300多人的業務,不用增開窗口也不用加班加點。可這幾年的春運不一樣了,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多,從除夕的前一個星期開始,他們每天就要面對排著長隊的旅客,辦理的登機牌數量也翻了番,全組一天下來,業務量基本上要由原先的一千七八百人,到現在的四千餘人,托運的行李由原先的十幾件,變成了現在的七八十件。
由於分公司設備的更新,雖然效率提高了,但采取了全天候值機服務,勞動量也隨著旅客人數的增加而增加。以前,哈爾濱沒有中轉服務,現在僅南航每天就為200餘人提供中轉服務,讓每位旅客可以在始發站一票抵達目的地。施威說,近幾年春運,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隨著民航服務的細化和信任度的提昇,無人陪伴兒童越來越多,最多時一天有30多個無人陪伴兒童乘坐南航航班前往各地。去年春運,一位年輕的媽媽來到機場,因為她過年要加班,所以想將孩子送到上海跟姥姥、姥爺過年,可她沒時間送孩子去上海,只好為孩子辦理無人陪伴兒童。“不能讓孩子一個人過年,她纔8歲,機場的無人陪伴兒童業務節省了我的時間,為孩子辦理好手續後,只需讓家裡人在上海機場接機就可以了,十分方便,也很安全。”
客流之變 哈爾濱太平機場安檢員張磊:坐飛機的“打工族”越來越多
哈爾濱太平機場的安檢員張磊告訴記者,他在機場工作了近二十年,見證了機場的發展。
張磊說,二十年前,機場只有少量旅客,每天幾趟航班都會剩餘很多座位。那時的旅客多是有錢人,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坐飛機是件特別讓人羡慕的事。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工族”也開始加入機場旅客的行列。
張磊告訴記者,雖然現在乘飛機已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但每年都有第一次坐飛機的人。近幾年來,很多“打工族”也捨得掏錢“打飛的”回家了。
目的地之變 哈爾濱太平機場售票員李爽:從“北上廣”擴展到世界各地
哈機場售票處呼叫中心主任李爽從事售票工作已有11年,說起春運機票銷售,李爽告訴記者,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李爽2001年參加工作,當時售票還是個輕松活兒,因為每天購買機票的人寥寥無幾。“機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在2005年年末,電子客票問世,旅客只需電話或網上購票後,直接到達機場,拿身份證就可登機。這樣便利的服務讓很多人開始選擇乘飛機出行。”
李爽說,剛參加工作時,人們乘飛機去的目的地非常單一,無非就是北京、上海、廣州,其他城市去的人很少。現在的春運,三亞、海口這樣適於“貓冬”城市的機票,早早就賣沒了。這種“搶”機票的情況,當年他們想都沒有想過。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哈爾濱機場的航線越開越多,很多市民早早就訂好了去三亞、香港、臺灣等地的機票,旅游過年,即使春運期間機票價格高漲,市民也能欣然接受。
而付款方式的變化也是機票銷售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付款方式從最初的現金支付到後來的匯款,現在只要用電話就可以支付,市民只需向售票處提供銀行卡號,這讓很多人體會到了飛機的便利。
李爽回憶說,十年前,一個40多歲的企業老板來到售票處,說他要去北京出差,因為對北京不熟悉,想在哈爾濱買往返的機票,但定不下回來的時間,所以想在到達北京後,再打電話預訂返程票。遺憾的是,哈爾濱當時的售票情況無法做到。這幾年民航售票的變化真是特別大,現在無論旅客在哪個城市,只要一個電話,機場售票處就能第一時間出票。“售票處的銷售額逐年增加,去年春節,我們最多的一天賣出了500多張飛機票,這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