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訊 隨著哈市對冬季交通流量實施管控,主乾道車流量明顯下降,而因公交車不入站引發的區域擁堵卻日漸凸顯——公交車龐大的身軀停在站外,在車道上形成臨時堵點,造成整條街的通行能力下降。

公交車不進站“三宗罪”雙排停靠很“霸道”
22日17時至17時25分,在尚志大街與西七道街交口,102路、103路多臺公交車未入站,而是將車直接停在了第二排車道上。一些公交車司機為方便出站,不時在站臺前雙排停靠。
公交車不入站還引起了連鎖反應,導致後續車輛發生滯留,嚴重時尚志大街往霽虹橋方向僅剩下一條行車道。
站外停車成了習慣
22日晚高峰,在尚志大街沿線多個公交站臺,很多乘客看到車開過來,就跑出站臺招手停車,公交車也隨即在站外停靠。如果說“雙排停車”是擁堵時的無奈之舉,那麼站外停車卻已成為公交車司機、乘客的習慣。對於自己的站外停靠行為,一名103路公交車司機直言:“這不是站嗎?有人站在外面我就停外面……”
快車道卸客忒危險
昨天7時30分,在和興路林業大學門前,公交車站被設置在輔路上,而一些公交車卻選擇在快車道旁邊的綠化隔離帶上停車下客。早高峰時段的和興路輔路車流量較大,通行速度遠不及主道,很多公交車因選擇上快車道行駛而無法進站。
據哈市交警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我市冬季站臺事故都在10起以上,這些數字還不包括一些直接“私了”的輕微事故。
四塊“絆腳石”阻礙公交車進站
之一站點設置不規范
昨天8時至8時30分,在中山路上的省醫院站,前後有20餘輛不同線路的公交車到站、離站。其中,按規定進站、緊鄰車站正前方停車的僅有4輛,其他車輛均停在站口就開門上下客。
記者看到,該區域的站臺設置在人行道上,三個站臺間距30米左右,卻聚集了9條線路。而該處站點“港灣”內,只能容納四五輛車整齊排隊進站,其他公交車只得在後面排隊或繞道雙排停靠。
之二交警執法乘客不支持
一名執勤民警告訴記者,交警對違規公交車依法查處時,很多公交車司機會推脫沒帶駕駛證、行車證來拖延時間,車上乘客也會指責交警,稱“小題大做”導致乘客不便。如果堅持執法,還需交警調來另一輛公交車轉運乘客。此類情況也造成了交警無法在高峰期及時查處並制止“公交車不入站”的違法行為。
之三社會車輛“霸佔”站臺
22日10時20分至35分,在紅軍街博物館站區域,遠大一側相鄰的5個站臺間,有6臺社會車輛違停,導致9個線路的公交車不能正常入站。
隨後趕到現場查處違章車輛的交警告訴記者,紅軍街上公交站臺密集,可前來辦事的車主常把車停在路邊。“馬上就走”成了車主的一致說辭。
之四處罰背後有隱懮
目前,除一些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之外,一般情況下執法交警不進行現場處罰或采取扣車等強制措施,而是口頭告知違法行為後,暫扣駕駛人駕駛證、行駛證,要求其所屬公交企業先對駕駛人進行處理,隨後企業負責人到交警部門接受處理,拿回公交車司機證件。
但不少公交企業也擔心,公交車司機越來越難僱。目前,我市很多線路的司機都是聘用制,因工作強度大、待遇相對較低,公交車駕駛員一直“可遇不可求”。面對這一現狀,如處罰太重,恐怕“弊大於利”。
“電子眼”將逐步覆蓋站臺
昨日,記者從市交警部門獲悉,交警將對規范公交車不入站行為開展持續整治。同時,將啟動“移動攝錄”的方式,進一步加大非現場取締。
在我市交通管理智能建設覆蓋上,將陸續在城市主乾街路的公交站臺處,投放電子監控設備,對“不入站”和社會車輛違停進行抓拍處罰。“在主乾街路的公交站臺加裝‘電子眼’,就等於在站臺安上了一個‘緊箍’,不靠邊停靠、溜站,都有第三只眼睛盯著。”
交警部門回應
公交車站外停靠,乘客“冒險”上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