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 當你在逛街購物,辦理各種銀行卡、貴賓卡或買房、買車甚至諮詢時,所填的客戶資料都有可能被當作商品隨意買賣,你會因此被動地成為接聽各類推銷電話的受害者,而這種非法獲取的公民信息行為,已構成刑事犯罪。1月14日,根據公安部、省公安廳部署,哈市警方出動200餘警力,在“12·05”專案行動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展開抓捕行動,共抓獲涉嫌非法獲取、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4人,繳獲用於作案的電腦20餘套,發現儲存在電腦中的涉及公民個人信息600餘萬條。據悉,這是繼2012年4月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非法獲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209”專案後,對此類犯罪的又一次集中統一打擊行動。
受僱密拍跟蹤他人從中牟利
行動中,南崗警方抓獲一名涉案嫌疑人宋某某,該人交代其在南崗區某大廈內開設非法調查公司,警方在其電腦中發現大量涉及公民個人信息及跟蹤人的錄像。經審,該嫌疑人交代其通過網上某私家偵探群購買大量有關公民個人信息後,轉手賣出從中非法獲利。另外該人受僱多次采用密拍密錄等手段跟蹤他人,從中牟利。
網購個人信息推銷理財產品
1月15日,犯罪嫌疑人丁某主動到南崗警方投案,稱其所在的某投資諮詢公司在網上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然後把這些信息分發給員工,讓員工打電話聯系業務。警方在該公司電腦上發現大量詳細的個人公民信息,共有18大類25萬條信息,其中還包括齊齊哈爾市各銀行的白金客戶名單及高檔小區的個人信息等。
該人供認,2008年—2012年期間,該公司在互聯網上以2000元或者3000元的價格購買個人信息。對方把這些信息壓縮,打包,通過QQ傳給丁某,丁某獲得這些信息後,分派給每個員工,讓員工打電話進行產品推銷。
花萬元購買個人信息推銷復習題獲利20萬元
行動中,道裡警方抓獲嫌疑人崔某,該人在QQ群裡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涉及大量的考研名單及醫師職稱名單,並稱自己有復習題,問對方需不需要,每份復習題賣100元。
偵查中,警方在該人電腦中發現了4G容量的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文件,總計600萬條,全部涉及考生信息,如考建築資格證的、考醫師證的、考研的等,信息內容詳細,包括考生姓名、電話、身份證號、QQ、郵箱等。他交代,信息是在網上花1萬元錢買的,買完後就給這些人發短信或打電話,問是否需要相關考試復習題或答案,並從中賺得贓款20餘萬元。
警方分析
五種途徑易泄露個人信息
目前,泄露個人信息的途徑主要包括五種:
一、利用互聯網搜集個人信息,匯集成冊後進行買賣;
二、旅店住宿、投資保險、金融網點、電信、聯通、郵政、房地產、超市、商場等需要證件登記的部門、場所,個別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泄露客戶信息;
三、個別違規打印社將個人信息留檔並裝訂成冊進行買賣;
四、各種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抽獎或問卷調查活動;
五、收發快遞時填寫資料的信息也有時會被出賣。
警方提示
八種辦法保護個人隱私
手機、電腦等應每天進行對木馬程序的掃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賬號密碼前。每周定期殺毒,並及時更新安全軟件程序。
在沒有完全弄懂微博等網絡應用的使用之前,不要上傳有關個人及親友的敏感信息。
盡量不要使用定位功能,並注意關閉手機、平板以及筆記本等的藍牙,或將藍牙加密。
拍攝照片要注意抹去個人信息。
盡量不要接受陌生人通過網絡傳來的文件。
如非必要,盡量不要在網絡上填寫自己的真實信息。
室外使用不知名WIFI時,不要使用賬號、密碼等重要信息。
盡量不要使用“保留賬號密碼可直接登錄”的模式,上網後注意清除個人使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