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佳木斯1月25日訊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中,樺南縣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抓發展、保民生”為主線,大力實施項目攻堅、強農惠農、創業富民、城鄉昇級、民生保障、和諧創建六項工程,加快趕超經濟發達縣(市)步伐,全面建設幸福樺南。
2013年,樺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5%。
實施項目攻堅工程,著力推進工業經濟跨越發展。重點推進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100項。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力爭全縣新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50項,實現到位資金50億元;加快綠色食品開發項目和山林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圍繞“六大產業”上下游產業銜接、生產工藝配套,論證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億元以上,完善園區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園區的承載能力;抓好已入園企業和項目的管理及經濟運行,力爭全年新增入園企業10戶以上;抓好工業運行,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4億元,同比增長23%。
實施強農惠農工程,著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全縣糧食產量穩定在15億公斤以上。重點建設6個縣級科技示范區和沿鶴大、依饒公路“雙百農業示范帶”,農業園區總面積達到20萬畝;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加快八虎力河堤防等項目建設,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完成25個村飲水改造,促進農村飲水安全。推進農機化和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完成村屯綠化131個,人工造林1.5萬畝。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拓寬促農增收渠道和推進新農村建設。
實施創業富民工程,著力推進第三產業提速發展。深入開展創業行動,以省級創業型城市建設為重點,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完成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建設,實現培訓、孵化、創業的有效銜接。加強創業培訓指導,加大財政貼息、資金補貼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機關乾部帶頭創業、科技人員領先創業、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積極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發展商業性和互助性擔保機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積極發展旅游業,進一步完善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加快推進七星峰、向陽湖景區開發,開工建設七星峰接待中心、森林小火車等基礎設施,恢復抗聯遺址,發展紅色旅游,打造向陽湖—七星峰精品旅游線路,提昇全縣旅游產業整體實力。加快旅游人纔的培養和引進,建設專業隊伍,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實施城鄉昇級工程,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完成全縣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交通、綠地、夜間亮化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做好城區地下管網的普查及檔案整理;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5.1萬平方米,配建廉租房100套,樓房節能改造30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2100戶、泥草房2400戶;全面啟動整鄉(鎮)、村(屯)推進城鎮化建設,引導農民向小城鎮和中心社區集中,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推進“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強化建築市場規范管理,依法規范征遷秩序,解決好回遷遺留問題。
實施民生保障工程,著力提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抓好城鄉居民生活保障,推進城鎮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擴面工作;擴大城鎮居民和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6%以上;全力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提高低保資助標准,開展清理整治,實施動態管理,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積極開展大病救助工作,擴大救助標准和范圍。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完成三合老年公寓工程,做好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發放管理。抓好城市社區綜合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城鄉社區“雙百示范工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和諧創建工程,著力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以“六佳環境”品牌創建為目標,創優經濟發展環境。全面完成行政服務審批及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壓縮行政審批事項,規范行政審批程序,落實“六項制度”,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強化行政執法部門作風建設,解決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繼續開展“關注民生、服務發展”評議等活動,推進執法“三公開”和“一案三責”工作機制落實,集中開展影響和破壞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專項治理。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全面打造優良的民主法治環境、優良的文明誠信環境、優良的平安穩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