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訊 “哈爾濱的1月還是這麼冷,比南極還冷20℃。”吳文會剛下飛機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位參與我省第29次南極科考的主力隊員,望著冰城被PM2.5“捂”得嚴嚴實實的天空說:“南極的天氣真帶勁,沒有PM2.5,能見度有30公裡。”

南極的晴天一眼望不到邊
雖然昨天我市降雪讓空氣質量好轉了一些,但在吳文會看來,冰城的空氣仍然不好,走到戶外時他下意識地用衣服捂著嘴巴,“南極的空氣比家鄉好太多了,那裡沒有汽車尾氣,晴天時天空湛藍,一眼望不到邊際,從心裡往外的敞亮。”由於經過專業的訓練,隊員們到了氧氣充足的南極,纔沒有產生醉氧的現象。
隨雪龍號抵達南極的,除了科考隊,還有大氣研究學者,專門用特殊的容器裝了南極的空氣回國研究。“要是我有容器,也想帶點南極的空氣回來,讓你們聞聞。”吳文會笑著說。
企鵝追著科考隊員看儀器
從去年10月末,我省先後派出5名科考隊員前往南極,吳文會是“新站科考小組”負責人。新站預選地是南極羅斯海“維多利亞地”。
今年1月3日晚,當地刮風下雨,科考隊直昇機無法起飛,6人當晚只能選擇在南極“宿營”:幾個“老爺們”相互依偎著,分享著僅存的3盒方便面、一些散餅乾,度過了最囧的一次“宿營”。
“南極的企鵝太淘了,我們在測量地形時,它們成群地圍過來。”吳文會說,預選站資源豐厚,有成千上萬只企鵝在附近“閑逛”,時不時還來瞧瞧他們是怎麼工作的。一位隊員拿儀器作業時,引起了一只企鵝的好奇,一個勁兒地湊上來看。怕儀器傷到企鵝,隊員就拎著儀器一直躲,最終變成了一場“追逐大戰”。小企鵝直到追累了纔肯放棄,把科考隊員累得夠嗆。
男隊員相互之間理“卡尺”
吳文會是第一個返回冰城的科考隊員,其餘4名隊員將在春天時陸續返回。目前正在中山站工作的王連仲通過QQ告訴記者,今年元旦正好趕上天氣不好,中山站的隊員們休息了一天,他在營地“露了一手”,為大家包了豬肉白菜餡兒的餃子,受到一致好評。
王連仲表示,由於要在南極待上4個多月,男隊員一個月不剪發就成了“長毛怪”,如今他們都練就了一手好本領,相互之間理“卡尺”,但又造成了識別難的困擾,從背面看大家都一樣。湛藍的天空下,科考隊員在選址測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