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調查:該如何切斷黃標車的『黑尾巴』?
2013-01-27 09:55:11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暢言 周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27日訊 一場降雪,只能夠暫時緩解哈市的灰霾天氣,徹底切斷黃標車的“黑尾巴”,還市民一片藍天,可不能僅“靠天”治理,終究還需多部門協作。目前,哈市現行的一些治理黃標車的手段,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存在著什麼問題。23日,記者采訪了哈市交管局、商務局以及環保局等相關部門。

  治理手段:

  1、限行管制愈加嚴格:“從幾條線到一個圈”

  當下,在對黃標車的治理手段中,環保限行是最普遍的一種方式。為避免“黑尾巴”污染空氣,讓尾氣排放超標的黃標車盡量少上道,盡量縮小其行駛范圍,不失為一個治理黃標車的良策。交管部門分階段對未取得綠色環保分類標志的機動車采取限行措施,能夠加快淘汰黃標車等高污染汽車的步伐。

  記者從哈爾濱市交管局交通秩序處了解到,兩年來,哈市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機動車環保限行,對“黃標車”的行駛時間、區域采取交通管制愈加嚴格。

  2011年6月,哈爾濱市環保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聯合發布機動車限行通報,從2011年7月1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的7時至9時、16時30分至18時30分,禁止未取得綠色環保分類標志的機動車在中山路、紅軍街行駛。兩個月後的9月1日,限行路段中又新增了長江路、新陽路、田地街三處。

  對於黃標車車主而言,真正嚴格的限行還在後面。由於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黃標車限行的范圍不夠大,還不能起到促進淘汰老舊黃標車的作用。從2012年7月1日起,哈市又將無綠色環保分類標志機動車的限行范圍擴大到二環合圍區域,限行時間增加到12小時,違反限行規定的黃標車車主將被扣三分,罰款一百元。

  從近兩年哈市對於黃標車的限行措施中不難看出,從“幾條線”到“一個圈”,交通部門正在對黃標車實行“圍追堵截”,但仍有一些黃標車車主違規上道,作為灰霾天氣的受害者與制造者,他們一邊呼吸著污濁的空氣,一邊在二環內與交警部門玩起“捉迷藏”,盡管限行規定的約束效力已經凸顯,但仍需加大執法力度,對未取得綠色環保分類標志的機動車輛進行查處。

  2、“防污”舉措接連出臺:

  “將萬餘輛黃標車拒之城外”

  近些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為了使空氣質量達標,不惜財力補貼並采取了嚴苛的管制措施,強制淘汰黃標車。一些不能接受較低價格補償的車主,紛紛將車賣到二、三線城市,而那些地區由於沒有嚴格的排放標准限制,成了黃標車的轉移地點,空氣質量也逐漸令人堪懮。

  為了防止經濟發達省份的黃標車在受限後,進行黃標車污染轉移。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哈爾濱市於2008年8月1日起對新車注冊登記環節開始執行國Ⅲ排放標准,並在2011年1月起新車注冊執行國Ⅳ標准。

  另外,根據《哈爾濱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相關規定,哈市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市八個區實行了新車落戶及外地二手車轉入新規,凡不滿足國家標准要求的輕型汽油車、輕型單一氣體燃料車及輕型兩用燃料車不得銷售和注冊登記。外地轉入哈爾濱市區的機動車必須符合本市新車注冊登記執行標准纔允許轉入。

  盡管針對黃標車的新條例不斷出臺,但仍有不少外地黃標車“鑽空子”,先改落哈市周邊地區的牌照,但是車還是在哈市市區的道路上行駛。為了將黃標車拒之市外,從源頭上控制外地高排放、高污染車輛的轉入,從2012年8月1日起,哈市環保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聯合發布的機動車限行通報又將規定進一步嚴格細化,由外地轉入哈市各區、縣(市)的機動車、哈市各縣(市)轉入市區的機動車,都必須符合本市新機動車注冊登記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尾氣排放檢測合格纔能准入。

  據哈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辦公室主任馬俊傑介紹,實施國IV排放標准有利於從源頭上控制外地高排放、高污染車輛的轉入,對全市的機動車污染減排起到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初步估算,該項規定實施後,至少阻擋了一萬餘臺黃標車進入哈市。”

  存在不足:

  加速淘汰汽車補貼須更“給力”

  一些專家認為,對淘汰黃標車等環保不達標車輛,不能單靠行政力量施壓,要善於利用經濟手段和激勵政策。因此,除了車輛限行管制和及時出臺防污措施之外,對於黃標車車主,還應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相比於前兩種強制手段,資金補貼更容易讓車主接受,也更能加速黃標車淘汰。

  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開始實施,在此期間,將符合有關條件的“黃標車”交售給依法設立的指定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並換購新車的車主最高可享受一萬八千元的補貼。

  回憶起兩年前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哈市商務局物資市場處調研員趙興亞的聲音頓時提高了好幾個分貝,興奮之情溢於言表。“2009年至2010年實施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時,黃標車的報廢數量一度曾達到近幾年的高峰,在2010年哈市報廢的7500多輛機動車中,黃標車佔半數以上,報廢了4000多輛!”同時,也讓趙興亞頗為遺憾的是,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後,如今每年報廢的黃標車數量基本穩定在2000多輛,淘汰速度有所減緩。

  盡管2009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時,哈市報廢4000多輛黃標車,但當時仍有一些黃標車車主不去享受新政策而選擇賣出或留用觀望。政策實施不力的主要矛盾在於補貼標准過低,報廢補貼加上“以舊換新”的政策補貼仍明顯少於二手車賣車價,讓車主們實在難以接受。比如一輛1995年上牌的進口歐寶轎車,報廢的補償款只有6000元,而這輛二手車當時的市價大約在20000元左右,與報廢補貼相比,二手車的收購價格確實要高出許多。

  哈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辦公室主任馬俊傑認為,“地方政府應該盡快出臺一些對於淘汰黃標車的補償措施,比如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除了國家給予補貼外,黃標車轉出或者淘汰時地方政府也給予一定補貼,只有加大補貼力度,纔能調動廣大車主的積極性,加速淘汰黃標車。”

  環保部門建議:

  遵守限行政策或盡早淘汰

  2012年,國家環保部已經提出,到2015前,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這對於運營類的“黃標車”而言,無疑公布了其使用大限。另外,今年1月初,國家商務部網站發布了《機動車強制報廢標准規定》,制定了新的報廢標准對機動車實施強制報廢,新規定將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但對於另外一些私家車的黃標車車主而言,新規定中“不看年限看裡程”,相當於延長了黃標車的使用年限。

  因此哈市環保部門建議,黃標車車主應該自覺遵守限行政策,應注意調整出行時間,在允許的時間和范圍內出行,或選擇其他的出行時間和出行方式。如果車輛使用時間過長,車況較差,存在著環保和安全的隱患,有條件的車主應盡早將車輛淘汰更換。同時,還建議協同相關部門一起增加黃標車的檢測次數、項目,對於排放嚴重超標的車輛直接取消其車檢合格資格,從源頭上切斷黃標車的“黑尾巴”。

  他山之石

  在各省市的黃標車淘汰大潮中,不少地方都已經開始針對黃標車的淘汰,出臺一定的方案和舉措,其中,不乏一些得力舉措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廣東省:為了加速淘汰黃標車,該省環保廳不僅委托相關機構制定了一份全省黃標車淘汰的方案初稿,而且還明確提出省財政將拿出12億元來補貼淘汰黃標車。此外,還要求各市按1:1的比例配備黃標車淘汰補貼資金,通過提高補貼標准來調動車主的淘汰積極性,推動黃標車的退出。另外,2012年8月底,東莞市第一批13套環保限行抓拍系統將在黃標車限行區域內投入使用,今後黃標車衝闖禁區被抓拍到的,將被罰款200元/次。對於被檢測出尾氣嚴重超標2次以上的公交車,立即取消限行區域豁免權,一旦駛入限行區域,將像普通黃標車一樣被罰款。

  天津:天津已經完成了黃標車治理方案的制定,並且啟動了“十二五”期間的11.3萬輛黃標車的淘汰任務。同時,為了加大黃標車的淘汰工作步伐,天津還就外省市的轉入車輛作出新規,要求未經環保監測合格,達到國Ⅳ及以上排放標准的機動車,將一律禁止轉入,從源頭上杜絕二手黃標車的流入。另外,天津對提早淘汰的“黃標車”實行了地方政策補貼。

  佛山:從2012開始,佛山市計劃投入18億元,逐步淘汰黃標車。淘汰辦法包括:制定經濟補償鼓勵淘汰黃標車,2013年率先淘汰公務類黃標車,2014年淘汰公共服務類黃標車,2015年淘汰全部營運類黃標車。

  長沙:2012年起,對排氣檢定不合格機動車,長沙公安機關將不予核發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准。並於2013年起,對於黃標車在主城區主要路段、主要時段限行。2013年底前,長沙還將建立限行區域內黃標車電子抄牌系統。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