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政協委員曹景文:創新德育模式 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2013-01-27 14:20: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7日訊(記者 王蕊)“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徑和保證,而創新德育模式,就要解決目前高校德育中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分組討論會上,省政協委員曹景文建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省政協委員曹景文。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目前,德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模式。曹景文認為,一些高校和教師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建設中,主要以理論體系的講授和灌輸為主,過於單一化。“當前學校德育形成了‘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考筆記、考完扔筆記,用分數和學分去評定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效果’局面,失去了德育感染教化的功能。”

  曹景文說,這種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僅把德育考試形式化,真正做起事來反而言行不一。“學生在學校往往缺乏人文素質教育,缺乏健全的人格教育,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在智力和人格兩個方面同步發展。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嚴重地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現代社會,學生的個性強,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接收資訊的來源廣泛,傳統的單一說教式教育在德育領域是很難有成效的。曹景文建議,若想改變單一的說教灌輸模式,就要改變“高校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事情、是輔導員和學工隊伍的事情”的偏頗觀念,引導教師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觀念,在教師中實行德育目標責任制,把德育工作作為教師成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

  曹景文建議,改變流於形式的德育模式,就要把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滲透到隱性的教學方式中,切實有效的開展德育工作。

  “一方面利用校園環境、圖文環境、人文環境這些教育資源,營造育人的優良環境和濃厚氛圍,變無言為有聲、變靜態為動態,讓學生在看、聽、議、想過程中心有所知、情有所感。另一方面多方位聯絡社會各界,拓寬德育工作領域。多組織各種公益活動,讓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關心社會、助人為樂的服務品格和愛國奉獻的精神。”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在實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時,學校也應注重對學生的藝術氣質和特長的培養。曹景文建議,學校應增設藝術學科的選修課、活動課,成立學生藝術團,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逐漸培養起高雅的氣質和文明修養,達到潛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一點在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曹景文建議,學校通過設立“傾訴屋”、“心理諮詢熱線電話”等作為和學生交流的平臺,由專職教師輪流值班,開展個別諮詢指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