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策
搜 索
我省各部門積極倡議:大碼菜變小碼菜 推行分餐制
2013-01-29 06:11:44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9日訊 出外就餐,想多點幾樣菜又擔心吃不完,造成“舌尖上的浪費”,這是一些消費者糾結的問題。28日,哈爾濱市蓮花漁村餐飲有限公司率先在市區的3家門店啟動多項“反浪費”措施,其中包括逐步推進“小碼菜”、公勺公筷分餐制等服務,並鼓勵消費者餐後打包,“節儉者”可領到飯店發的紅包(20元代金券)。同時,省商務廳、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省飯店行業協會同時發出倡議,全省餐飲行業應大力推行“小碼菜”或中餐“公勺公筷分餐制”,節儉用餐,文明用餐。

資料圖。

  “分餐制”衛生又文明

  28日下午,記者在蓮花漁村黃河路店看到,該店的每張餐桌上,都放有一副“公勺公筷”。據哈市蓮花漁村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文傑介紹,東北人的習慣是共同進餐(合餐),互相夾菜以示禮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昇和消費者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加深,既能體現節約節儉之風又能展示文明風尚的“分餐制”,在餐飲企業盛行。但在黑龍江主推“東北菜”的省份還很少見。

  “以前餐館都是按‘例份’上的菜,我們現在改變形式,按照食客的人數進行分餐。這樣菜品既保證了質量,又可以避免浪費。”邢文傑說,分餐是一種服務方式,更是一種餐飲文明。目前,“分餐制”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廚師在廚房將制作的菜品按每人一份分配,由服務員送給食客;二是服務員現場分餐,在臺面將菜品分配給每位食客;三是食客自己分餐,通過桌上的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品,再用各自餐具進食。現今,蓮花漁村已經推行“公勺公筷分餐制”近一年時間,效果不錯,很多消費者都覺得這樣的吃法衛生、文明,而且實惠、節儉、時尚。尤其是對於浪費更為嚴重的商務宴請更應該推行“分餐制”,吃完一道菜再上另一道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

  小碼菜也是盛宴

  小碼菜有難度但有搞頭

  “小碼菜”或“分餐制”能否在我省餐飲行業推廣開來?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盛啟順介紹,協會沒有強行要求飯店推出大小菜碼的權利,但實行“小碼”是一種人性化餐飲服務方式,菜的分量太多,不僅加重個人負擔,還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盛啟順認為,推廣“小碼菜”是件好事,但操作起來還有一定難度。原因有二:一是大多餐飲經營者會認為推廣“小碼菜”利潤薄,不劃算;二是廚師不願意做,因為小碼菜量少,操作程序與大碼菜一樣,一個程序也不少,嫌麻煩,不願意做。目前,外埠一些餐飲企業都推出了“小碼菜”,協會也將向全省餐飲行業發出倡議,餐飲企業有責任引導消費者吃好吃飽不浪費,並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推廣“小碼菜”,提倡“中餐西吃”的分餐制,減少浪費。

  餐館中的浪費是如何造成的?盛啟順認為,多半是因為消費者請客愛面子,為了在客人面前顯示熱情,點菜時寧多毋少,浪費了也不覺得可惜。而從餐飲企業的角度講,這些浪費反而是他們的利潤增長點,所以有意無意“鼓勵浪費”,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有難度也要試著搞下去,因為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盛啟順說。

  消費者如何做到“節約節儉”文明用餐,消費者應該按需點菜、避免浪費,做到不剩飯不剩菜,養成吃不完就打包的習慣。而餐飲經營者則應該在細節上做足“文章”,避免消費者用餐浪費。不僅在菜品上“精細化”,在經營觀念上也要“節約節儉”,大力推廣“小碼菜”和公勺公筷分餐制。同時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提出合理搭配菜品建議。

  記者了解到,28日上午,由省商務廳組織,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省飯店行業協會等部門及部分餐飲企業代表聯合召開了視頻會議,專門就近日出臺的《商務部、國家旅游局關於在餐飲行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指導意見》進行認真貫徹和大力宣傳,並督促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厲行節約,同時也要求各大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企業應該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為餐飲品牌推介、品牌評價的重要考核內容之一,同時還向全省餐飲行業發出倡議,將“大碼菜”變成“小碼菜”、減量降價、逐步推行中餐“分餐制”,並建議經營者積極引導消費者適量點菜,避免浪費。□記者賈傑文/攝

  家常涼菜大小碼對比

  為給菜品“瘦身”,響應“反浪費”的號召,蓮花漁村目前正在准備推行“小碼菜”。邢文傑介紹,近年來雖然經過不斷的菜品改良,有了“標准碼”,但由於菜碼不分大小,有的菜品也極容易浪費。還有一些消費者點菜時圖吉利習慣點“雙數”,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浪費現象。

  記者看到,同樣一道家常涼菜,“大碼”28元,“小碼”則按三分之二的量進行裝盤,同樣分量很足。而收費則按“大碼菜”總額的最高限70%進行收費。“大碼整份菜”拆成了“小碼”賣,餐館會不會降低利潤?邢文傑表示,根據前期試行結果顯示,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也許這種實用、貼心的“小碼菜”會給餐館帶來“多份”的回報。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蓮花漁村還提出了鼓勵食客打包給予“紅包”的“獎勵政策”。凡是節約節儉“打包”者,出門時都能得到餐館發的20元代金券。在打包時使用環保餐盒和包裝袋,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和超薄塑料袋。“雖然這樣做比較麻煩,得重新印刷菜單、調整價格,但非常值得。”邢文傑表示,他們市區內的3個分店正在著手對菜品進行“小碼改裝”,並已安排人手制作宣傳海報,屆時會在店內醒目位置擺出“反浪費,剩餐打包”提示牌;還將對服務員進行培訓,消費者在餐館點餐時,服務員要對就餐人數的多少,進行“菜是不是點多了”、“適量點餐”等善意提示。

  反浪費,“小菜一碟”就可解決。位於嵩山路上的“鑫彩軒”飯店已經將東北菜“改良”成“小碼菜”,並因“小碼菜”的“秀色可餐”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該店負責人小溪講,東北人愛面子,講究,到飯店就餐吃不了也多點。作為餐飲企業看在眼裡也“疼”在心上。那麼能不能既精美又不浪費,吃出一種心情吃出一種文化來?小溪把在北京等地開餐館的先進經驗拿到了哈爾濱,並在半年前以“小碼菜”(新派菜)的方式對外推行,結果精致、美觀、有食欲感的“小蝶小碗”的地方特色菜贏得了好評,每桌食客基本不用打包,如4個人吃飯,點6個葷素搭配的菜,最高不超200元(酒水除外),吃得好,吃得飽,還不浪費。與其他餐館的“大碼菜”相比,便宜了三四成。

  “小碼菜”也是盛宴。小溪認為,造成浪費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者的心態問題。愛面子,總覺得不夠吃。近年來,消費者的口味高了,要求也提昇了,對“吃”也有“質的改變”,不再單純吃味道,吃環境,而是更注重心情、感覺、文化氣息。對於“鼓勵打包”一事,她也提倡節約用餐和文明用餐,並表示支持消費者“剩菜打包”,所提供的環保餐盒不收取費用。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