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9日訊 近年來,牡丹江市通過實施賓館污水設備改造工程、開業審批環保“一票否決”、退耕還林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使鏡泊湖水質明顯好轉。1月28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根據最新監控數據顯示,2012年湖水中高錳酸鹽和磷含量同比2011年分別下降98%和21.2%,水質達到十年來最好水平。
據了解,鏡泊湖水域水質的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均曾一度超出Ⅱ類水質標准。相關部門綜合分析,鏡泊湖的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入湖的江河水以及面源污染。針對三大污染源,近年來,牡丹江市連續出“重拳”治湖,統籌規劃,突出“管”字,有計劃、分階段地對資源環境破壞情況進行了綜合整治。
針對湖區生活污水,牡丹江市全面啟動了賓館污水設備改造工程,湖區共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污水處理站49個,日處理量5595噸,核心景區賓館、療養院全部安裝了污水處理設施,基本上解決了賓館生活污水直排問題。各排污單位污水處理設施相繼建成後,相關部門還加大了管理力度,實行開業審批環保“一票否決”權,對排污不達標的經營單位,工商局不予注冊。針對湖區生態環境,牡丹江市還組建了景區生態建設領導機構,推動景區退耕還林工作,目前,景區核心區的迎湖面已基本完成退耕。針對面源污染源,牡丹江市統一管理湖上所有營運船只,同時杜絕網箱養魚,不准向湖水投放污染大的食物作魚餌料,整治小養魚場。
此外,去年,財政部還給牡丹江市下達了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資金預算,鏡泊湖被列為全國第二批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中央資金支持額度為5000萬元。此後五年內,牡丹江市還將采取取締鏡泊湖流域內的所有工業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改善鏡泊湖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