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9日訊 會議午餐,菜品、點心花式少了,“光盤(吃光盤中餐)”越來越多,我省今年兩會自助餐勁吹簡約之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日網上的一則新聞,海南出現一張令人瞠目的公款吃喝賬單,一桌消費竟高達1.5萬餘元。
中國的“飯文化”“酒文化”高深莫測,公款吃喝的名目也越來越繁多,這樣的飯,百姓有怨言,官員也表示了無奈。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公款吃喝行為引發省人大代表廣泛關注。
制度約束管住嘴
“大會紀律要求代表們不要請客送禮,不搞鋪張浪費,要細致嚴謹,節約簡朴,我確實親身感受到會風的變化。大家一起吃自助餐,一起坐大客車,節約用餐,低碳出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回到了我們身邊。”省人大代表王金說。
不久前,中央和省委都對轉變工作作風作出具體安排部署,我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這是乾部作風的正能量,但是,治理奢侈浪費很難一步到“胃”。
王金建議,治理大吃大喝行為,需要從制度建設上入手,要健全財務管理、監督檢查等各項制度。在監督檢查上,要公開有效舉報方式,接受全社會監督。處理違規者要從嚴處理,以儆效尤;在財務管理上,要規范報銷程序。只有形成制度並不斷完善,纔能保障轉變作風的活動落到實處。同時,要做好針對大吃大喝等行為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預防此類行為的發生。
從酒桌上解脫出來
中央嚴肅要求,群眾怨聲載道,公款吃喝現象卻屢禁不止,一些乾部一餐接著一餐,一杯接著一杯,被困在了酒桌上。官員既是受益者又是受害者,既是主導者也是脅迫者,夾雜在中間,無法抽身。
“群眾一提到公款吃喝,都很氣憤,這樣的社會氛圍,讓那些為官者也很尷尬。乾部務實廉潔勤政為民風氣的形成,需要每名官員都要時刻約束自己,警醒自己,提昇自己為民服務的意識。”省人大代表馬俊傑說:“其實大家都是‘眼’大‘胃’小,飲食片刻即可滿足,但良好政績的取得卻不能一蹴而就,官員應把眼睛盯在群眾疾苦上。”
有代表建議:“有些群眾對部分官員的認識有誤差。減少百姓的誤解和偏見,淨化社會不良風氣,輿論媒體也需要擔負職責,一是要形成倡導節約的輿論震懾,二是要杜絕帶有送禮請吃暗示的廣告宣傳,以免讓老百姓對社會風氣造成誤解。”
執行切忌變了樣
為徹底剎住公款吃喝風,河南信陽市曾制定要求,在當地全市范圍內公務接待活動中,只能抽河南煙、喝本地酒、吃信陽菜,措施出臺,一時間引起熱議——以價格為標准的節約,有點走偏,這引起了人們對如何踐行節約之風的討論。
省人大代表楊玉玲說:“轉變作風是一件好事,但要避免流於形式。制定公務餐接待標准不能武斷規定,避免轉換作風從一個形式走向另一個極端。隨著生活的好轉,普通百姓的家宴也比較豐盛,這時候如果像外省某地要求地方乾部全部自帶盒飯去基層,到開飯時再熱飯吃,未免不太合適。轉變作風要求的不是一刀切,而是要求在公務接待時不奢侈不浪費,不要曲解了這一目的。”
馬俊傑代表說,酒是一種文化,在商務洽談、外賓接待時酒具有象征意義,類似的場合對是否取締飲酒也要綜合考慮。
落點
省委黨校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孫艷春:十八大之後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對轉變作風提出要求,中央領導乾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掀起務實之風。大吃大喝造成的腐敗已成為污染政治空氣的不良分子,扭轉它需要多方給力:一是要加大乾部廉潔教育力度,加強對大吃大喝潛在危害的認識,時刻保持黨員的純潔性;二是領導乾部要帶頭落實規定,主導就餐新風;三是要在制度制定和執行上下功夫,宴請要有清單,要公開透明接受監督;四是要加大查處力度,對大吃大喝者要嚴肅處置;五是要多學習借鑒外地轉換作風的先進經驗,利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八項規定”這一有利契機,將轉變作風進行到底。